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實現鎖邊“合龍”,創造了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也為金融業實踐綠色金融提供了
新疆樣本。
綠色金融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助力生態文明美好愿景的重要引擎,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要推動力。
一年多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疆監管局(以下簡稱“新疆金融監管局”)指導涉及“鎖邊”任務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四地金融監管分局,引導金融機構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信貸管理各領域、全過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為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提供強勁金融支持。
推動綠色金融新融合
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邊緣總長度約3046公里。截至2023年底,沙漠周邊形成了長度約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在沙漠南緣和東南緣綠洲之間,剩余的285公里“缺口”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為發揮金融力量,助力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鎖邊“合龍”,新疆金融監管局強化央地協同,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將推動綠色金融
政策落地與防沙治沙工程深度融合,為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鎖邊“合龍”提供綠色信貸資金支持和保險保障。
2024年7月,《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特色沙產業,新疆謀劃實施12個標桿項目。
新疆金融監管局聚焦《方案》,指導南疆4家金融監管分局與當地政府部門協調聯動,將金融支持政策納入各地整體發展規劃。圍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12個標桿項目特點和資金需求,相關金融監管分局聯合當地林草局等部門制定貫徹落實《支持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九條措施》,涵蓋信貸投放指引、利率優惠政策等,為金融機構有序參與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建設提供政策依據。
通過有效統籌新能源發展、沙漠治理、生態修復、沙漠產業,新疆金融業全力支持防沙治沙項目融資,為光伏新能源、沙漠文旅等新業態提供金融支持。
中綠電若羌400萬千瓦光伏項目是我國單體容量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項目,也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范圍內單體容量最大光伏治沙工程,對“鎖邊”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發電項目普遍存在投資金額大、回報周期長的情況,單靠企業自有資金投入,無法滿足項目進度要求。為保障項目建設,巴州銀行業迅速組織人員實地調研企業,對項目進行評估分析,加快貸款審批進度,不僅為項目提供信貸資金20.35億元,利率還比同期貸款優惠。
2024年12月18日,中綠電若羌400萬千瓦光伏項目實現并網發電,成為金融支持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標志性工程之一。
截至2024年11月末,新疆銀行機構累計發放防沙治沙項目貸款148.32億元,涉及項目65個,貸款利率最低至2.27%,持續為防沙治沙重點項目提供優質、低成本綠色金融資源。
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
沙雅縣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防沙治沙重要陣地之一。當地政府推出梭梭—肉蓯蓉種植生態建設項目,引進5家梭梭—肉蓯蓉種植公司對蓋孜庫木鄉南部2.1萬公頃嚴重沙化土地實施固沙。但因工程資金投入大、周期長、利潤薄、見效慢,資金短缺成為種植公司無法攻克的
難題。
阿克蘇金融監管分局了解情況后,指導當地銀行積極探索生物治沙新賽道,通過構建“綠色金融+鄉村振興+特色產業+防沙治沙”新模式,為沙漠邊緣梭梭、肉蓯蓉等經濟作物種植產業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
關鍵時刻,阿克蘇塔里木農村商業銀行沙雅縣支行送來“及時雨”,為沙雅縣振興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授信6000萬元。“貸款為我們前期購買梭梭苗木、鋪設用水工程等提供資金支持,為項目注入動力。”沙雅縣振興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邵珍邦說。
除了沙雅縣,阿克蘇地區銀行業還提供貸款資金2.04億元,支持溫宿、烏什等地防沙治沙生態建設。
在和田地區,銀行業為參與防沙治沙2000余戶農戶和30余家企業提供信貸支持4.05億元,支持種植防沙植被超15萬畝。在喀什地區,銀行業推動岳普湖縣10萬畝荒漠化治理重點項目建設,打造集防沙治沙、生態修復、光伏發電、旅游于一體的“光伏+治沙+生態修復”示范項目。
除創新金融支持生物治沙新模式外,新疆銀行業還充分挖掘沙漠邊緣光伏產業金融需求,創新光伏防沙新模式,支持“太陽能發電+防沙治沙”綜合治理模式,在減緩風速、減少風沙侵蝕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防沙治沙同步推進。
走進莎車縣恰熱克鎮光伏產業園區中核集團新華發電莎車100萬千瓦光儲一體化電站,大片光伏方陣便映入眼簾,蔚為壯觀。該項目對打贏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有重要支持作用。
在了解企業發展規劃和融資需求后,中國農業銀行圖木舒克兵團分行第一時間成立項目專班,開辟貸款審查審批綠色通道,為該項目授信20億元,優先保障信貸需求,并給予利率優惠。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11月末,新疆銀行業累計投放“生物治沙”貸款9.56億元,支持種植防沙植被超40萬畝;累計投放“光伏治沙”貸款123.36億元,涉及和田、喀什等地37個光伏項目。
實現金融質效新提升
為提高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所在地區金融機構服務水平,2024年以來,巴州、阿克蘇、和田、喀什四地金融監管分局聯合財政局、人民銀行、林草局等部門建立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項目庫,組織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等重點銀行機構開展銀企對接,引導銀行機構“一對一”做好重點項目信貸支持,提升綠色金融資源配置質效。
防沙治沙不僅是一項艱巨的生態任務,還是一項惠及民生的經濟工程。新疆各族群眾在與風沙持久斗爭中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巨大轉變。
曾經,沙雅縣每年有超100天沙塵天氣,嚴重影響當地居民正常生活。2024年,沙雅縣種植梭梭等沙生植物面積達13.9萬畝,沙塵天氣減少至50天以內,土壤沙化速度降低12%,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不僅如此,梭梭—肉蓯蓉種植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效應顯著。肉蓯蓉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條完整產業鏈就此成型。
據統計,肉蓯蓉產業每年為當地創造稅收600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1200余人,在生態與經濟的天平上找到完美平衡,收獲雙重紅利。
從銀行業業務成果看,綠色金融發展正成為銀行資產結構優化關鍵一環。
以阿克蘇塔里木農村商業銀行為例,部分資產匯聚在傳統產業,風險較為集中。而為梭梭—肉蓯蓉種植項目提供綠色貸款,因其穩定收益和低風險特性,成為銀行優質資產。
隨著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銀行客戶群體不斷擴大。更多企業和個人因產業興起有了新的金融需求,銀行儲蓄、信貸、理財等業務也迎來新發展契機。
在采訪中,新疆金融監管局表示,將引導金融機構立足定位、發揮優勢,把更多綠色金融活水引向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支持地方特色沙產業,進一步發揮綠色金融滴灌作用,鞏固提升鎖邊成效和后續產業發展,助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為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出金融貢獻。
■絮言點經
“貸”動綠色發展
□余拙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近年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新疆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多種形式金融服務,讓金融活水持續推動新疆經濟社會向“綠”發展。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空白區順利實現鎖邊“合龍”,這不僅是新疆各族群眾在與風沙持久斗爭中取得的巨大勝利,也是新疆金融業為全國綠色金融探索提供的富有成效實踐案例和示范樣本。
防沙治沙不僅是一項生態任務,也是一項惠及民生的經濟工程。但在沙漠治理項目中普遍存在所需資金量大、回報率低、周期長等情況。這就需要綠色金融發揮其資源配置作用,將更多信貸資金向綠色發展傾斜。
為做好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鎖邊工程金融支持,新疆金融機構應用綠色金融實踐,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綠色金融體系和標準,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形成以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為主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供給,為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治沙工程提供強大金融動力,用綠色金融“貸”動綠色發展。
一筆綠色金融,帶活一方經濟,帶富一方百姓,這是綠色金融發展使命和生動寫照。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不僅為蔭護民生發展構建一道綠色屏障,也為南疆環塔里木經濟帶提供重要生態支撐。
新疆金融業支持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合龍”金融實踐證明,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只有與地方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才能真正發揮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更大作用。
相信新疆金融機構在總結經驗后,將會進一步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用更加符合
市場需求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貸”動新疆在清潔與可再生能源、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固廢治理等新領域新賽道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