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騰訊研究院與TechWeb聯合主辦的第13期“互聯網前沿沙龍”如期舉行,本期主題為“共享經濟:下一個大趨勢”。連尚網絡聯合創始人李磊、滴滴快的公關總監和公共事務高級總監葉耘、知名投行高級副總裁、互聯網首席分析師張笑容和傅盛戰隊
臺灣五強分別作了精彩演講。
李磊 連尚網絡聯合創始人、副總裁
開始演講之前先分享一個小故事。我16歲開始接觸太極拳時,老師問我什么是什么最快樂的事,不是家財萬貫,不是有個好工作,也不是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而是能夠讓別人快樂。這是我一直以來奉行的處事原則。遇到共享經濟的WIFI萬能鑰匙也是這樣一個旨在把快樂傳遞給大眾的產品。作為這家公司的副總裁,我很樂意和大家分享我們眼中的共享經濟。
我既是共享經濟的實踐者,也是參與者,因為我也注冊、使用很多共享經濟產品。那么,什么是共享經濟呢?很多人不太理解這個概念,認為很多東西都是自己的,為什么要分享給別人呢,包括把自己的WIFI分享給他人。后來,我看到一個外國的實驗,叫做獨裁者實驗。實驗中有兩組人,一組是獨裁者,另外一組是非獨裁者;獨裁者有10美元,他可以決定是否與沒拿到錢的非獨裁者分享這10美元以及分享的比例,結果,大部分人愿意拿出3美元分享。這個實驗說明,分享是人的天性。所以說,分享經濟的產生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國外有一個3P定義,分別是:People(人),Planet(地球)以及Profit(利益)。意思是說,除了關心自己,也關心一下環境和他人。而國外給出的共享經濟的定義則是:共享者在一個平臺上都能獲得利益或者好處,可以使整個平臺商業模式運作起來。其實,共享經濟這個概念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來了,為什么直到這兩年才突然興起?共享經濟在PC時代也曾有一波興起,但沒有造成今天的局面,只有移動互聯網才帶來了共享經濟的真正繁榮發展。
首先是觀念的轉變。有一句名言叫做:使用權比擁有權更重要。比如,我們公司發年終獎的時候發特斯拉,就有人問我發特斯拉是使用權還是擁有權,我說是終身使用權。實際上,人們不可能每時每刻擁有一切事物,不能天天在車里辦公,不能時時呆在家里,相比之下,使用權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說,使用權跟所有權剝離是共享經濟的先決條件。人們的所有權觀念發生了改變,愿意分享,才產生了分享經濟。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據調查,
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大概500萬輛,
出租車9萬輛左右,如果想要接觸
交通問題,靠增加出租車的數量顯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將使用權和擁有權剝離,大家都來分享坐車,路上的車不但會少,而且北京的藍天也會回來。另一方面,消費欲望和自由分配的不平等也是分享經濟不斷擴大的催化劑,而我們不可能靠獲取更多資源來使社會和諧。最后,交易成本的降低也是共享經濟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
現在說說共享經濟如何才能成功,我認為需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要有顛覆性的用戶體驗。我們的WIFI萬能鑰匙就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用無線顛覆有線,移動互聯網時代WIFI或者3G、4G網絡代替了有線網絡,這是一種顛覆;第二件事是用無限顛覆有限,WIFI流量不用花費用戶的手機流量,而且不用擔心會用完,這也是一個顛覆。所以說,一個產品的好壞,關鍵看能不能起到顛覆式的改變。
第二,建立完整的共享保障體系。依然拿我們的WIFI萬能鑰匙來說,大家會對免費WIFI產生安全質疑,這個我們在產品設計之初也考慮到了,所以我們我們有一系列安全監測來保證WIFI不會發生安全問題。我們有分享主人后臺,分享者可以管理自己的熱點,真正實現自己的熱點自己做主。
第三, 使產品能夠啟動的運營策略。 WIFI萬能鑰匙的孵化比較曲折,前面兩三波人都沒能做起來,我們是第三批堅持下來的人。當時招人都比較困難,有個小姑娘來面試,走到門口都沒進去就害怕了,然后電話我說不來了。后來從盛大客服中心招了個女客服,小姑娘做了兩個星期不到,說想找安逸,過平淡生活,又回盛大起點中文網了。我們在能啟動的情況下找到了第一批種子用戶,后來慢慢靠口碑傳播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那么,哪些行業還將被顛覆,通過共享經濟的方式,還會誕生哪些新的創業機會?包括餐飲行業、風投以及零售行業都有機會。現在比較熱的股權眾籌也是用共享經濟的方式,使每個人都能共享企業的資源,自己投資進去,能夠獲得一部分利益,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顛覆。所以,我覺得共享經濟已經開始慢慢改變風投領域。
此外,未來的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都有可能是共享經濟的沃土。大家都知道在北京看病難,但是如果有一個資源共享平臺或者機制告訴你,你的身邊就有厲害的醫生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中國的醫療服務可以有非常非常大的改變。 以上是我對共享經濟的一點看法,以及對未來情景的設想,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