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
山西、
內蒙古、
山東六地將協同發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在
河北唐山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下稱行動計劃),總產值高達2200億元。
行動計劃設定了未來3年的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
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地區在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中的功能定位。其中,北京將推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逐步轉移;天津、河北等地將承接北京轉移的項目,形成產業鏈,促進
節能降耗,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認為,該區域協同發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減緩資源環境約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年消納工業固廢4億噸
此次行動計劃的目標是探索區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促進區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記者發現,行動計劃不僅包含京津冀三地,而且將山西、內蒙古、山東也納入計劃范圍。行動計劃介紹,這些地區是我國重
化工業集中的區域,也是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高度集中的產地。
數據顯示,去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產生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含廢石)23.7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包括廢
鋼鐵、廢塑料等)產生量4410萬噸。其中,北京去年共產生工業固體廢物0.5億噸,再生資源550萬噸。
行動計劃為資源綜合利用提出了具體目標,即實現年消納工業固體廢物4億噸,加工利用再生資源2000萬噸,總產值達到2200億元,年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400萬噸,減少細顆粒物排放2000噸,減少化學需氧量7000噸,節水7000萬立方米,
減排氨氮及其他水體污染物3000噸,減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植被破壞和土地占用5萬畝。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已有試點。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名單顯示,河北承德、山西朔州、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在鐵尾礦、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等領域開展綜合利用。
此外,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形成了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一批龍頭企業。但是行動計劃也指出,目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存在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業鏈條弱、協調少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