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化將是一個趨勢
當然,中國
碳交易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這是一個
政策性很強的市場,但金融化將是一個趨勢。記者獲悉,今年4月份的某一天,廣碳所交易大廳內,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各種變動中的數字。當天交易日結束時,廣東省
碳排放配額開盤價為27.63元/噸,收盤價24.87元,當日成交量5926噸,成交金額147379元。歷史累計成交量15857952噸。同日,
北京碳交易所成交價為52元/噸,成交量490噸;上海碳價29.2元/噸,成交量12700噸;天津碳價24.47元/噸,成交量140噸。專家分析,當前的碳交易并不算十分活躍,但隨著履約期的臨近,接下來一段時間會表現更好,預計交易量會上升很多。
據了解,2013年,廣東省182家控排企業如期履約,履約率為98.9%,只有2家企業沒有履約。于是,廣東省發改委對這2家企業進行了處罰,處罰措施是扣罰以違約額度的2倍,以及處罰金5萬元。2014年度需要履約的企業則增加到了193家。經驗總是在實踐中會越來越豐富。
采訪中專家表示,
碳金融不斷把碳排放與金融進行磨合的過程中,有收獲也有沉思。
這一過程也對相關的企業提出了要求,相關專家分析,不是所有金融人士都懂碳知識,也不是所有的碳專家都摸得清金融的規律,如何打破行業壁壘值得深思;在談及碳金融時專家認為,戰略的眼光必不可少,碳交易的發展離不開更多的信息披露,而目前作為社會責任的碳披露并未被一些大型企業所接受。如何將經濟效益的實現與社會責任結合起來,企業需要長遠的戰略布局;另外,要與時代技術發展相結合……相信只有這樣,中國碳金融服務才會有價值,才會走得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