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利用礦產資源難免會改變和破壞礦區周圍環境,產生大量環境
問題。為此,
河北省展開礦山環境治理攻堅行動,創新治理思路和模式,嚴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取得初步成效。
河北省提出,以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和城市周邊的632座露天礦山為重點,打響礦山環境治理攻堅戰,已關閉露天礦山414座。
創新模式,礦山復綠補瘡痍
“開采遺留的廢棄礦山如一個個巨大的傷疤,裸露的山體遇雨極易發生地質災害。”滿城縣九龍山礦區負責人介紹說。
當地政府下決心強力治理。目前,一期200畝受損礦山已經重新復綠。
保定市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改善礦山環境和空氣質量,保定市以113個露天開采礦山為重點,組織技術人員對京昆高速沿線(滿城段)礦山進行了細致調查,提出分類治理方案。
對礦坑掌子面采取“清理危巖+臺階綠化”、對采礦平臺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綠化”、對棄渣堆采取“削坡綠化”等方式,實現礦區復綠;對殘留資源量具可開采價值或有條件恢復成耕地的礦山,利用其收益進行礦山環境治理;對有礦山開采證的礦山,按照規劃逐步退出,并由礦山企業采用建養老院、倉儲物流等多種方式進行礦山環境治理。
強化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此,河北省不斷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并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全省共籌集資金9.3億多元,已完成或正在治理礦山180多個,治理面積達1.3萬多畝。
2014年隆化縣重點實施的7個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預算資金總額達562.6萬元。
像隆化縣一樣,去年承德市積極爭取國家治理礦山地質環境資金,申報平泉縣松樹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灤平縣澇洼紅旗煤礦滅失礦整治、營子區資源枯竭城市等項目,共爭取國家和省專項資金3.1億元。同時,市級財政還投入礦山環境治理資金22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部分急需治理區域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資金不足問題。
與承德不同,張家口市受責任主體滅失礦山多、財政投入困難的瓶頸制約,采取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整合部門資金投入、生產礦山出資治理等多種形式,探索創新投入新模式。
據了解,河北省近期又安排專項資金5000萬元,支持有關縣(市、區)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攻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