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聯組會議,就水污染防治
問題進行專題詢問。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環保部將對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履行環保職責進行督查,今年督查30%的地級市,分3年督查完畢,然后根據督查結果,采取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行政處罰和移交移送等辦法來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此外,環保部從明年還將開始實行“紅黃牌”制度,那些因環保不達標而被亮紅牌的企業將會直接被關停。(9月7日《華夏時報》)
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環境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我們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制約因素,也是當前影響我國經濟長遠、科學發展的瓶頸。正如報道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辜勝阻對于水污染描述的那樣,“(上世紀)50年代的水淘米洗菜,70年代的水開始變壞,90年代的水魚蝦皆殆,21世紀的水百病襲來?!本湍贤ǘ?,南通是個缺水的城市,有人會說,南通靠江靠海、水網密布,怎么缺水呢?其實,南通缺的是干凈的水,術語叫水質型缺水。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經濟繁榮的矛盾日益突出,這就要我們眼望未來算好賬,做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如果經濟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甚至把得到的金山也換不回青山,這種得不償失的發展不要也罷。
因此,政府部門在加大對污染源單位和個人處罰力度的同時,要加大監管力度,尤其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創新監管模式,要出狠招,凡是紅牌企業,一律停業、關閉,讓見利忘義者無利可圖;對于黃牌企業也要加強督促整改,該升級為紅牌的就要毫不手軟,不能再打擦邊球。同時,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今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這是最新出臺的一項生態文明建設專項配套
政策文件,體現了黨和政府建設生態文明高度負責的勇氣和決心。
追究辦法明確指出,一個地方出了環保問題,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將被終身追究責任。這意味著,環保監管不能輕視,而且對屢教不改者必須下狠招。嚴守環保底線,作為一個地方更要將工作做在處罰的前頭,將監管前移,通過環保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尤其要倡導涉污企業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共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作者單位:通州區商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