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締結30周年,也是全球含氫氯氟烴(HCFCs)加速淘汰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的關鍵節點。
昨天,由國家保護臭氧層領導小組、環境保護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辦的“綠色制冷/制熱技術與
節能減排國際研討會”在
北京召開,來自多邊基金、國際機構和相關國家的代表,國內各相關行業協會、主要企業代表和專家,以及中國各級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代表共聚一堂,對我國保護臭氧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果和環境效益進行分享和宣傳,同時總結第一階段HCFCs加速淘汰工作經驗,并對后續履約工作面臨的任務和挑戰進行研究和探討。
HCFCs是目前剩余的主要消耗臭氧層物質之一,也是強效的溫室氣體,而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HCFCs生產國、使用國和出口國。按照《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要求及第19次締約方大會通過的加速淘汰HCFCs的時間表,到2015年,我國HCFCs生產要在基線年(即2009-2010年)平均水平基礎上削減10%。
截至目前,我國關閉了五條HCFCs生產線,總計淘汰HCFCs生產5.8萬噸,消費行業共計淘汰了4.5萬噸HCFCs。“中國含氫氯氟烴第一階段淘汰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中國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主任陳亮對我國HCFCs第一階段淘汰工作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
根據時間表要求,到2020年我國HCFCs淘汰量要達到35%,其中生產約10萬噸、消費約7萬噸,總計17萬噸。“這個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17萬噸的淘汰數量將是第一階段淘汰數量的2倍,除了時間緊任務重,替代技術的選擇尤為重要。”陳亮表示。
在發言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秘書處執行秘書Tina Birmpili也強調了選擇環境友好和氣候友好的HCFCs替代技術的重要性。
在節能環保替代技術的選擇方面,我國家電行業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談到綠色制冷/制熱與
節能減排的潛力,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介紹,在我國冰箱的制冷劑和發泡劑中,有超過90%用的是碳氫技術。由于采用了替代技術,在節能、制冷劑和發泡材料替代方面,近六年的冰箱、冷柜產品二氧化
碳減排量就達到52億噸。
“在冰箱行業CFC替代階段所采用碳氫技術取得的淘汰損耗臭氧層物質和減排溫室氣體排放的雙重效果,是碳氫技術減排的成功示范。”王雷表示。
在家用空調方面,我國選擇采用天然工質的HC-290作為替代方案。據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項目三處處長周曉芳介紹,我國目前已經擁有3條R290壓縮機生產線,行業計劃改造17條空調生產線。目前我國已經實現R290空調上市,并正在進行相關標準的制/修訂。
對于家電行業溫室氣體減排,王雷還給出了一些建議:加強環保低碳替代技術的研究,擴大制冷劑應用產品系列;通過
政策等措施進行引導,促進公眾對環保低碳制冷劑的認知度;通過能效標準等措施,提高企業應用環保低碳制冷劑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促進其對于環保低碳制冷劑要求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提高環保低碳標識的認知度和加強宣傳。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經之路,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蒙特利爾議定書》的實施,加強合作和交流,為保護臭氧層、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陳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