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環境保護部還正在精心組織編制環境保護的“十三五”規劃,主要思路將放在緊緊抓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實施以質量為導向的環境管理制度,重點攻克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的難點,分行業深入推進污染
減排,系統提升生態保護的水平,降低重點領域的環境風險,著力健全立法、執法、政府履職盡責、改革環境治理、完善社會共治和強化
市場機制等重大制度。”
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今天在出席中歐環境治理項目總結會暨加快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研討會時,對于正在編制的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做出如上表述。
李干杰對于中歐環境治理項目在中國順利實施并取得豐碩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國政府對環境治理的認識經歷了由陌生到理解、由概念理念引入到形成國家決策和具體行動的不斷發展提升過程。治理在2009年項目設計之初還是一個前瞻的先進的理念。但是,到現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目標之一。在去年新修訂頒布的《環境保護法》中,“多元共治”也成為新《環境法》秉持和體現的重要的思想和原則。環境公共參與、環境信息公開,以及環境公益訴訟等成為新《環保法》的重大突破進展和亮點。可以說中歐環境治理項目的實施恰逢其時,順應了中國環境發展的大趨勢,為推動和促進中國環境治理的進步與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歐環境治理項目為未來進一步加強中國和歐洲之間堅強的合作伙伴關系創造了堅定的基礎。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時機。因為我們雙方共同積累的實踐經驗越來越豐富。同時,項目也對環境法庭和環境法官進行培訓,并進行了大量的中英文翻譯,使得雙方專家有機會交流。我期待中歐在知識技術方面的交流機制能持續下來。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行動者參與交流,讓更多的決策者和
政策專家加入交流,還要讓地方的政府、法官、律師、非政府組織、企業參與進來。”歐盟環境海洋事務與漁業委員Karmenu Vella先生在總結項目的同時強調了非政府組織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我想再強調一點,非政府組織在提升公眾意識、能力建設、確保《環境保護法》切實得以實施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國際非政府組織有新的立法,我也希望非政府組織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據悉,中歐環境治理項目是歐盟支持中國政府在環境公共治理領域開展合作的項目,從2009年開始,2015年11月將結束。
五年來,通過中歐環境治理項目,在中央層面通過了一系列政策實踐研究,及培訓政策對話等。完成了項目綜合建議報告,以及若干主題報告。通過項目活動,提高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引進了歐盟的先進環境治理理念,加強了環境領域政府職能,促進了公眾參與,增強了企業社會責任,推進了環境保護,為中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地方層面,有15個地方伙伴關系項目積極圍繞環境信息公開、公共參與環境政策、環境司法、企業環境責任,重點促進中歐相關機構間的合作。
研討會上,中歐環境治理相關專家進行了充分交流,就如何更好地增強環境治理能力達成眾多共識和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由綠艾紀錄頻道參與撰稿的《中歐環境治理項目紀錄片》在會上播出,這一獨特的公眾宣傳方式得到與會嘉賓的廣泛贊賞。據悉,此記錄片將在中國網、新華電視臺CNC以及國際在線等主流媒體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