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26日至29日在
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就國家“十三五”規劃制定提出了建議,對新時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公報著墨很多,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十三五”將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無論是從公報的結構還是篇幅來看,生態文明建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記者梳理發現其中亮點不少。例如,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
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
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開展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是其中一大亮點。
常紀文認為,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鞏固屬地的環境監管責任制度,形成企業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監管、上級部門監察相結合的環境保護監管監察新模式,既保障環境執法的效果,又遏制地方保護主義。
“這將有助于克服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切實執行,徹底貫徹打破唯GDP思維。”常紀文進一步表示。
關于應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常紀文認為,整個“十三五”規劃的核心便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笆濉币巹澖ㄗh提出在未來5年要大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推進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促進發展的公平、可持續性,讓每個百分點的GDP都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就業容量和更好的生態質量,實現環保與發展、環保與就業、環保與創新同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