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已經從國際談判層面進入了商業部門的視野,溫室氣體信息披露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國際品牌商、消費者重視,一些著名品牌和廠商已經開始行動甚至聯合起來,在其組織內部或外部供應鏈上實施和推動
碳管理。投資機構也已著手委托權威組織對其投資的產業進行溫室氣體風險評估。企業的碳管理水平已經成為商業價值鏈上的重要指標。
1. 有利于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全面掌握與管理
2. 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
6. 為參與國內自愿減排交易做準備
實施步驟
邊界界定
履行溫室氣體盤查的首要任務是確定組的邊界。例如,某企業名下所有的工廠是否都計算在內,還是計算企業全資擁有的工廠?溫室氣體盤查將協助確定相關企業的
碳排放,比如擁有50%股權但是有實際控制經營權的工廠的碳排放。這里的基本任務是決定究竟基于對公司活動的“控制”比例還是“股權”比例來計算碳排放。[1]
測量范圍
然后需要決定是否測量由公司活動,以及該活動耗能所產生的直接能源(范圍1-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間接能源(范圍2)和其他間接(范圍3)排放。別外(如果相關聯),由生物質燃燒產生的二接二氧化碳排放須報告。上述三個范圍的排放量需要單獨報告,其中范圍1和范圍2的排放或移轉強制要求進行報告,范圍3不強制。
注意事項
必須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排放都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京都議定書》規定了6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氯氟烴、碳氟化合物、交氟化硫。每種溫室氣體都有其導致全球變暖的潛能值(GWP),它取決于溫室氣體如何對氣候變暖產生影響。二氧化碳有1個GWP值,但是甲烷有21個GWP值。因此,1噸甲烷擁有相當于21噸二氧化碳造成的升溫效果,因而甲烷具有更多導致全球變暖的潛能。較為極端的例子是六氟化硫,它的潛能值達到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