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中國應對環境挑戰的要求,專門追蹤綠色債券
市場動向的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近日發布了中文版《債券與氣候變化:市場現狀報告2015》。報告稱,2014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總額為366億美元,是2013年的三倍之多。
報告指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里實現了驚人的發展。比如中國幫助了超過10億人脫離貧困,這一事實成為了人類現代史上幫助實現人權的最偉大成就之一。然而中國的成就是以巨大的環境成本為代價的,這些環境成本包括對空氣、水、食物和土壤的破壞。中國同時也是面對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國家之一,大多數農業用地只比海平面高出一點;水供應危機和威脅生命的高溫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報告指出,中國的決策者都已經意識到了中國面臨的挑戰。他們明白必須為居民帶來更高質量的生活,也必須保證后一代人的生活質量。這意味著中國必須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是決策者優先考慮的
政策之一,并且已經在推動中,開發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將會是發展綠色金融的核心。報告顯示,綠色債券可以為中國提供一個利用國際投資者群體進行綠色投資的可靠渠道。中國的政策性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將成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動力。隨著市場發展,各省市附屬機構也可以影響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
報告數據顯示,全球氣候相關債券市場整體規模達到5,977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20%,約三分之一(950億美元)的增長來自綠色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
運輸繼續成為氣候相關債券市場中最大的主題,其債券達到4,188億美元,占據整個市場的70%。中國鐵路總公司共發行面額為1.1萬億人民幣 (合1,715億美元)的債券,是發行規模最大的氣候相關債券發行人。清潔能源以1,184億美元的發行占據整個市場的20%,其中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是最大的中國發行人,以人民幣、歐元和美元共發行126億美元的債券。其余10%的債券包括建筑與工業、農林、廢棄物與污染、水和多領域債券。
報告還顯示,氣候相關債券具有不同的償還期。大部分已發行債券的償還期均超過10年。這反映出氣候資產,比如鐵路基礎設施等具有長期性。和過去幾年一樣,今年大部分氣候相關債券,即5,235億美元,屬于投資級或以上。
報告指出,綠色債券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在增長的同時,貼標綠色市場趨向多元化發展:廢棄物和運輸領域的企業發行債券;美國市政綠色債券市場持續升溫;第一只綠色擔保債券發行;市場出現了更多的高收益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正在為多種類型的、具有綠色資質的項目提供融資,大部分用于可再生能源或能效(建筑和工業領域)項目。雖然其他項目如水、運輸、廢棄物、氣候適應和農林等正在放慢實施速度,今年氣候相關債券市場的范圍更廣。這預示著綠色債券在各個領域,尤其是運輸領域具有實現重要發展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