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時間2015年12月5日下午,“中國城市發展低碳實踐 ”邊會在巴黎氣候大會中國角舉行。來自中國城市的
政策制定者和中外專家學者分享了城市、城鎮以及工業園區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探討城市低碳發展。會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綠色創新發展中心協辦。包括
深圳、青島、成都、
江蘇、鎮江在內的國內省市代表分別介紹了中國低碳城(鎮)、低碳園區、低碳社區方面的創新做法。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德國伍伯塔爾氣候、環境和能源研究所、C40也分享了國際低碳城市建設的實踐。
中國城市發展將引領全球城市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承諾了包括峰值時間、
碳排放強度、可再生能源占比等量化指標,城市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角色。”
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發言
深圳重點介紹了低碳新城建設的探索和嘗試,鎮江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大數據與低碳發展的結合方面分享了經驗,江蘇省和成都市重點分享了低碳園區、低碳社區建設經驗,青島突出了其加強低碳國際合作和低碳小城鎮的做法。
實現城市低碳發展的核心是發展理念的轉變。“要著眼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特別是新常態下,不能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大就繼續發展高耗能高碳行業,這是與低碳城市建設的方向違背的,這些行業在未來也是沒有競爭力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何建坤評價,“要以綠色低碳為指導方針,而不是滿足于低碳技術的點綴。”
城市的不同發展路徑不僅決定產業方向,也影響生活方式選擇。能源基金會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何東全認為:“城市是牽動整個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龍頭。城市在低碳發展中的意義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而是在這個基礎上引導需求。”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徐華清副主任強調,“集聚、融合、柔性、智慧應該是現代城市低碳發展的關鍵詞。集聚不僅僅是低碳技術的集聚,還應該是人的集聚。”
節約緊湊的發展模式應該是城市發展原則之一。“建設緊湊的、緊密聯系的、整體協調的城市是低碳發展的主要原則。”C40低碳能源項目經理佐伊·斯平金斯說。
低碳發展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和行動,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在行動,中國在路上,中國在行動,城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