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溫較工業化前不超2℃
法國外長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含淚宣布《巴黎協定》誕生 確定長遠目標,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19點26分,《巴黎協定》誕生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法國總統奧朗德與法比尤斯等攜手起立,向與會代表致意供圖/視覺中國
巴黎時間12月12日晚19點26分,在延期超過24小時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最后一次全會上,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舉起帶有大會標志的綠色小錘,宣告里程碑式的《巴黎協定》誕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邁出重要一步。
巴黎北郊布爾歇會議中心的“塞納”會議廳座無虛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代表團全體起立鼓掌,祝賀這一歷史性協定的誕生。各國代表還通過相關決議,就《巴黎協定》的落實和一些細節作出安排,宣告巴黎氣候大會成功閉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法國總統奧朗德與法比尤斯攜手起立,向與會代表致意。
“近150個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參加開幕式,180多個國家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文件,13天的談判成果讓我們每個代表團都能昂著頭回去,因為我們承擔起了這一巨大的歷史責任。”法比尤斯流著眼淚說。
《巴黎協定》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根據協定,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繼續帶頭
減排,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以幫助它們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進展進行一次盤點,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長期目標。
預計這份協定將于2016年4月由各國領導人正式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