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日前正式發布氣候債券年度報告《債券與氣候變化:
市場現狀報告2016》。報告指出,中國以2460億美元的氣候相關債券發行存量成為最大的發行國家。人民幣是最主要的氣候相關債券的發行貨幣單位。
根據該報告,氣候相關債券市場目前的債券存量為6940億美元,其中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 (即未標識綠色但用于資助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債券)為5760億美元,貼標綠色債券達1180億美元。
中國以2460億美元的氣候相關債券發行存量成為最大的發行國家。中國鐵路總公司是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最大的發行人,其債券存量為1940億美元。
美國以1360億美元的債券存量位居第二。伯靈頓北方圣太菲鐵路
運輸公司 (BNFS)是美國最大的發行人,發行量占市場的17%。
報告對美國市政債券市場進行了調查,并發現其未貼標氣候相關債券的發行存量達206億美元。再加上97億美元的貼標綠色市政債券,美國的氣候相關市政債券發行存量達到303億美元,占整個美國氣候相關債券發行存量的27%。
報告指出,人民幣是最主要的氣候相關債券的發行貨幣單位,占35%。這主要是由于報告的數據包含了如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大型中國企業在內。根據報告,中國鐵路總公司是最大的氣候相關債券發行人。美元 (24%) 和 歐元 (16%) 緊隨其后。
《債券與氣候變化:市場現狀報告2016》分析了來自780個發行人的3950只氣候相關債券,覆蓋的行業范圍包括運輸、能源、建筑與工業、水、廢棄物與污染和農林業。
低碳運輸是氣候相關債券發行存量最大的行業,規模達4640億美元,占比67; 清潔能源位居其次 ,規模為1300億美元,占比19%。剩余的970億美元 (占比14%) 來自建筑與工業、農林、廢棄物與污染、水和其他領域。
報告指出,78% 的氣候相關債券為投資級債券 (BBB-及以上), 37%為AA級。報告同時認為,盡管6940億美元的氣候相關債券市場鼓舞人心,但是與滿足2攝氏度目標所需的投資相比,這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計算,在2035年之前僅能源領域就需要53萬億美元的投資。新氣候經濟預計在2030年之前全球經濟需要93萬億美元的投資。
以此為背景,目前全球債券市場達90萬億美元。因此債券市場是融資低碳經濟轉型的重要金融工具。綠色債券市場是轉型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但這并不是全部,債券市場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未標識氣候投資機遇。
《債券與氣候變化:市場現狀報告2016》由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受匯豐銀行委托撰寫,是目前為止的第五份氣候債券年度報告,也是全球唯一的對氣候相關債券市場進行分析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