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履約期碳價波動拷問碳市供求關系

2016-8-12 05:13 來源: 國家能源報道

每年的6月、7月是我國首批七個碳交易試點的履約期,這對于試點來說,可謂是迎來“大考”。耐人尋味的是,“大考”過后,碳價都出現波動,這已經成為了碳交易市場特有的現象。最近,湖北碳交易市場因為碳價走低又引發了大家對這一現象的思考。

現象:湖北創新性舉措惹爭議  

7月11日,湖北碳交易市場現貨交易出現了大量賣盤,由于接盤力量不足,最終收盤于15.98元/噸,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下跌5.11%;7月12日,收盤價格14.98元/噸,下跌了6.26%;7月13~15日的跌幅分別達到了10.01%、10.01%和9.98%。

業內人士分析,7月11日湖北省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2015年度企業碳排放履約工作的通知》是此次價格波動的誘因。因為該規定稱本年度履約最后日期是7月25日,并要求用于履約的ccer須經審核備案,且減排量使用比例不超過該企業年度碳排放初始配額的10%。至于剩下的未經交易的配額,將于7月29日歸繳。履約通知發布后,許多企業快速反應,作出了將盈余余配額拋售的決策,結果在市場上造成了恐慌,碳價也隨即快速下跌。

出于穩定價格的考慮,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于7月15日連續發布了《風險警示公告》《關于調整碳排放權交易產品HBEA日議價區間限制幅度的公告》兩項公告,提出從7月18日起調整交易標的物湖北配額的議價區間限制幅度:漲幅上限10%不變,跌幅下限1%。后續中心將根據市場情況適時作出調整。

對于這一創新性舉措,市場反應褒貶不一。一方面認為此舉反應迅速,是穩定價格、穩定市場的創舉。另一方面則認為,此舉是干預市場,治標不治本。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年的履約期前后,都會出現配額拋售、碳價走低的現象。例如今年的履約期后,廣東、上海等地的碳價幾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之所以湖北碳市場被當作典型案例大量曝光,主要是因為唯獨湖北采取了行動。

“保持碳價格穩定是保障市場化減排機制、保護減排收益的必要手段。在碳價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如果不去大膽嘗試,誰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方法才是有效的。”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企劃總監張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動作是當前情況下為避免造成更大風險和損失而靈活采取的臨時調節措施,“同時我們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必要時將采取政府回購、對企業免費獲得的配額實行最低限價上市交易等方式維護碳市場穩定。”

分析:供求關系失衡應被重視  

碳價大跌,表面上與進入履約期有關,實際上分析,則跟供求關系失衡密切相關。

“理論上碳價格是由配額供給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的均衡價格。配額供給增加,需求不變時,均衡價格下降,減排收益減少,不利于促進減排,反之則反;配額需求增加,供給不變時,均衡價格上升,減排收益增加,有利于促進減排,反之則反。”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在《全國碳市場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署名文章中提到,政府分配配額的松緊直接決定了碳市場的供給,但目前來看,試點市場整體供大于求,再加上政府又缺乏市場回購等調控手段,導致市場配額過剩,價格不斷走低,基本失去碳價格引導企業節能減排的作用。

當然,碳市場體系相對復雜,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碳價的變動,如宏觀經濟的發展、政策的調整、企業對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企業對碳資產的管理能力、核查管理的質量、市場投資人在市場上的參與程度等。

張熙就提到了宏觀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她說,試點地區第一批納入的控排企業基本都是該地區的高排放行業,試點的配額分配往往都是參照控排企業前幾年的產量和碳排放量作為分配依據。但在經濟形勢下行、以及“去產能”的壓力下,大部分生產行業都受到了嚴重沖擊。“由于生產量的下降導致碳排放減少,從而造成市場上碳配額過剩、供過于求。供求關系失衡進而造成碳價下跌。”

此次事件,表明當前的碳價已不能真實反映出社會的平均減排成本,也對廣大投資者參與市場的信心造成巨大沖擊。湖北碳排放權交易所的創新性舉措,可謂走出了大膽的一步。雖然這些措施的有效性還需要市場的反應才能給出答案,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給碳交易市場作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