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0 18:10 來源: 南方網
為國家戰略轉型升級,減排是中國追求多年的道路,一直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建設。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區碳排放交易模式均為中國提供了碳排放交易的成功經驗。
我國自 2011 年籌備碳交易市場以來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為 2011-2012 年的準備階段,2013-2015 年的試點階段和 2015 年以后的全國統一市場階段。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回顧一下中國碳交易發展的三大階段。
中國碳交易市場建設規劃時間圖
第一階段 政策頻發,確立試點省市
中國政府自2011 年以來加快布局建立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體系,頒布了一系列支持減排,碳交易的政策文件。
2011年,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批準上海、北京、廣東、深圳、天津、湖北、重慶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交易產品主要包括碳配額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控排企業針對自身碳配額使用情況進行買入或者賣出碳排放權,不足的也可以由自愿減排量(CCER)進行彌補。
第二階段 試點市場有序運行,CCER 項目增速爆發
目前,七個試點市場在政策引導下順利運行,以廣東碳市場為例。
廣東省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為交易平臺,在2016年自然年(截至12月31日),廣東碳市場共計成交配額2334.05萬噸,總成交金額2.89億元。其中,一級市場成交量100萬噸,成交金額高達1128.5萬元;二級市場成交量2234.05萬噸,成交金額高達2.78億元,比2015年二級市場成交量695.65萬噸增加了1538.40萬噸,同比增長221.15%;CCER成交量1908.92萬噸,同比增長1788.14%;居全國第一。
從啟動至今,廣東碳市場累計成交配額4684.93萬噸,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約34.46%,總成交金額12.54億元,占全國碳交易試點36.89%,成為國內首個配額現貨交易額突破十億元大關的試點碳市場。
廣東省碳交易機制圖解
隨著試點碳交易市場的完善和國家政策扶持的大力推進,我國 CCER 和 CDM 項目開發速度也迅猛增長。截至 2016 年 5月 31 日,我國已獲得 CERs 簽發的全部 CDM 項目共 1487 項。
第三階段 全國碳市場緊張籌備,今年將正式啟動
在2016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召開全國碳市場建設思路討論會,圍繞監管體系建設,配額分配方法,監測、報告和核查,注冊登記系統建設,交易平臺布局等5個專題進行了討論。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2017年第一季度,國家發改委和各省級行政區域將完成配額總量的設定和分配,然后全國碳市場就將全面啟動。
預計全國碳市場啟動初期的價格年平均水平在30元-40元/噸,第一個履約期內碳排放配額現貨約為2億-5億噸,交易額約為60億-100億元,樂觀情況下能接近200億元。之后,如果碳市場覆蓋行業擴展到八大行業之外,并且納入企業的能耗門檻值降低,同時將多種碳金融產品逐漸引入市場,預計全國碳市場交易額可能增加到千億元規模。
來源:全球新能源科技新媒體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