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配額如何分配困局待解(附如何用歷史強度法計算鋼鐵“碳配額”)

2017-6-9 08:21 來源: 中國冶金報 |作者: 劉航

碳配額如何分配困局待解(附如何用歷史強度法計算鋼鐵“碳配額”)


近日,有媒體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處了解到,在全國碳排放市場啟動初期,或許將不會納入原定的8類行業,而是先納入電力水泥、電解鋁等數據基礎較好的行業,鋼鐵化工等行業暫不納入。

而根據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包含鋼鐵、有色、油氣、化工等八大行業7000多家企業。之后,多數行業企業都積極參與到行業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設計當中。然而,由于像鋼鐵、化工這類行業工藝流程復雜、產品種類繁多,碳排放制度設計始終存在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主要是碳配額的分配問題

因此,在沒有核查清楚鋼鐵、化工行業碳排放情況,理清分配思路之前,鋼鐵、化工行業暫時不納入全國碳排放市場啟動初期試點也在意料之中。那么,鋼鐵行業的碳排放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本報《縱深》版將通過系列報道揭開鋼鐵行業碳市場的全景。

“我們制造企業就像草原上的羊,而碳交易就是來到這片草原上的狼。”在談到即將到來的全國碳交易市場時,華能集團旗下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碳交易主管何毅這樣形容。“草的容量是有限的,沒有狼,羊就會無限繁殖下去。有了狼,就會把不具備競爭力的羊都吃掉,從根本上來看,是有利于產業發展的。”

行業之路

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歷史峰值8.23億噸。按照這一數字測算,當年鋼鐵行業的能源消耗為7億噸標煤,占全國能源消耗的1/6,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16億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6%左右,遠高于全球(不含中國)的平均水平(約6%)。

“碳排放這個圈子對鋼鐵是又愛又恨。全球與化石能源燃燒直接相關的排放里面,鋼鐵行業大概占到7%。在我國,鋼鐵是繼電力行業之后,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行業。”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碳市場部主任張昕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在我國進行碳交易試點的一個城市中,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配額就占到這個試點地區配額的1/3。由此可見,鋼鐵行業的低碳發展和節能減排擔負著我們國家低碳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

與此同時,減少碳排放的要求對鋼鐵企業影響巨大。在碳排放交易的體系下,國家會按照一定的方法給企業發放免費的碳排放配額,企業實際排放超出配額的部分,需要到交易市場上購買其他企業富裕的配額。也就是說,超出配額的排放量將使鋼鐵企業增加額外的成本

這個成本的增量有多大?據測算,在2014年數額的基礎上,鋼鐵行業年碳排放配額每減少1%,就意味著年減排量要達到1600萬噸二氧化碳,按照配額價格20元/噸計算,全行業成本將增加3.2億元。

正如寶武鋼鐵集團副總經理張錦剛所說:“(碳排放)這個問題長遠來看對鋼鐵行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可能就是未來鋼鐵企業生存的必要前提條件。”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提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2015年下降60%~65%。這其中,鋼鐵行業要承擔相當大的壓力。

方法之爭

然而,這個第二大碳排放行業的排放配額應該如何確定,卻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目前,主要的碳排放配額的分配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行業基準法,即是參考行業整體排放數據,設置排放基準,并根據該基準發放配額;另一種是歷史強度下降法,即根據企業歷史排放數據,同時考慮減排系數,為企業發放配額。目前,按照上報給國務院的方案,在參與全國碳排放市場的8個行業中,絕大多數都是采用的行業基準法。

而鋼鐵正是這為數不多的使用歷史強度下降法來確定配額的行業之一。負責鋼鐵、有色行業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制訂的清華大學教授周勝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全國碳排放權建議配額分配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雖然還未最終確定,但鋼鐵行業的分配方案基本上將以歷史強度下降法為主。”

所謂歷史強度下降法,是采用某鋼鐵企業最近3年單位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企業的歷史排放強度,并在其基礎上乘以二氧化碳減排系數和每家企業的主營產品產量,得到該企業二氧化碳的配額總量。目前,國家考慮的二氧化碳減排系數在1%左右,即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每年下降1%左右。

為什么鋼鐵行業不采用更通行的行業基準法?周勝解釋說:“這兩種方法實際上都是強度法,關注的都是單位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是基準法比較的基準是整個行業的先進標準,全行業都按照這個基準來比較。歷史強度法主要是考慮產品比較復雜的行業,缺乏代表性較強、具有可比性的產品,所以只能選擇跟歷史排放強度進行比較。鋼鐵企業缺乏單一的基準產品,產品結構比較復雜,因此采用歷史強度下降法。”

然而,鋼鐵企業卻并不這么認為。尤其是節能減排較為先進的鋼鐵企業,對于歷史強度下降法引發的“鞭打快牛”的效應表示不理解。所謂“鞭打快牛”效應是指,最近幾年節能減排做得好的企業,其歷史排放強度較低,所以分配到的碳配額也相應較低;而過去節能減排做的不好的企業,反而可以獲得更高的碳配額,造成了不公平的現象。

鞍鋼股份能源管控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碳配額分配方案中選擇2013年~2015年三年的碳排放強度作為歷史排放強度的參考值,而這三年正是大中型鋼鐵企業集中進行環保改造的階段,節能環保指標大幅提升,碳排放強度大幅下降。”

對此,張錦剛表示:“基準線法更有利于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問題是鋼鐵行業工藝過程復雜多樣,產品的差異較大,為提高競爭力,鋼鐵企業往往選擇與同行不同的產線,生產差異化的產品。如何確定基準線是一個難題。”他強調,“在鋼鐵行業碳交易規則的制訂上要凸顯公平。”

然而,拋開行業基準線的選擇困難外,也有鋼鐵企業對基準線法能否代表鋼鐵企業的先進程度表示懷疑。由于先進鋼鐵企業往往其產品的加工深度要更高,熱處理和軋制工序較長,因此導致企業的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升高。據寶武集團能源環保部處長韓晶提供的數據,原寶鋼集團2015年的噸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為1.88噸,要高于作為對比的5家主要長流程鋼鐵企業的平均值1.85噸,而部分一次材占比較高的鋼鐵企業,其單位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還要更低一些,這也是不符合鼓勵先進、淘汰落后這一出發點的。

對此,業內專家建議,有必要按照鋼鐵生產的全流程建立全行業分工藝環節的碳排放核算基準線體系,并根據各鋼鐵企業自身的流程和生產設備的不同,確定各自適用的行業基準線。

電力行業的碳資產管理要早于鋼鐵行業開展。作為中國最大發電企業的碳資產管家,何毅結合自身經驗建議鋼鐵行業要努力爭取有利于自身的碳排放政策:“公平合理的政策所帶來的收益,要十倍于企業通過碳資產管理和市場交易所獲得的收益。”

公平之辯

在碳交易的規則制訂上,除了配額分配方法之外,需要體現公平性的還包括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各地碳排放市場之間的差異。

由于鋼鐵企業各自的環保設備及環保監測設備運轉情況和自身管理信息化水平各不相同,導致各鋼鐵企業與碳排放核算相關的生產經營數據的相識程度存在很大差距。在這種背景下,有可能出現環保水平和管理水平較高的鋼鐵企業碳排放強度較高,而不開環保設備或者生產經營數據缺失的企業反而碳排放強度較低的情況。

據負責鋼鐵行業碳排放核查的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溫室氣體審定與核查部主任王振陽介紹,在核查過程中,有的鋼鐵企業相關數據嚴重缺失,包括燃料采購記錄和庫存數據缺少存檔,導致能源消耗數據不可追溯;有的鋼鐵企業在提供數據時有意隱去碳排放強度較低月份的數據,改用相鄰月份的數據進行替代,以求獲得更高的歷史排放強度。這些情況都值得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

對此,張錦剛表示:“碳排放量基于一整套的檢測計算規則,而現實的情況是不同企業的檢測計算基礎差別較大,甚至是天壤之別,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能否得到保證,將影響到碳市場的公平性。”

對此,王振陽回應,對于在核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將本著懲罰性的原則維護市場的公平性。

此外,各試點市場之間的政策、交易活躍性和交易價格的差異,也有可能在全國市場的運行中出現不公平的現象。

截至2月24日,全國八大碳排放試點城市累計完成配額成交1.41億噸,成交額34.76億元。其中成交量最高的廣東,市場成交量達到4908萬噸,而福建和重慶市場的交易量不足100萬噸。價格上,北京市場的價格最高,達到52元/噸;而天津、重慶市場的價格較低,低于20元/噸。

按照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的路線圖,配額分配、排放報告檢查、履約等職責由地方來承擔,在這些領域,地方政策的差異也將帶來不公平的現象,甚至有可能出現新的地方保護。與此同時,碳排放配額的交易仍然在地方交易所內開展,并且在管理條例中并未對跨市場的調節機制進行披露,因此,地方市場碳排放配額的價格如何調節,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此,有碳排放領域的專家表示,隨著全國統一市場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交易的自由度將逐漸增強,市場機制的介入將使各地方的碳交易價格逐漸趨同。

無論還存在哪些爭議,全國統一碳排放市場的建設都將在2017年落地。鋼鐵雖然有可能缺席首批納入行業,但從長久來看,其必定要參與其中。

狼來了?羊怎么辦?一方面是強身健力,另一方面是變得更聰明。鋼協副會長遲京東建議,各鋼鐵企業都有必要摸清自己的碳排放家底,制訂企業低碳發展戰略,建立碳資產管理體系。

然而,在這之前有一點是鋼鐵企業必須認清的事實:從碳排放市場建立的初衷來看,多數企業都不會從中賺到錢,而是會在碳交易上花掉錢。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