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足跡PK碳核查,哪個段位高?兩者有什么差別?

2017-11-8 08:14 來源: 擎天軟件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碳足跡和碳核查這兩個概念,但是對于這兩者的差別可能沒有更深入的理解。今天,擎天科技就來詳細解讀兩者的區別!

碳足跡的準確定義目前沒有統一,較為普遍的定義是指由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它標示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其從生命周期的角度揭示不同對象的排放過程,具體衡量某種產品全生命周期或某種活動過程中直接和間接相關的排放量。企業產品的碳足跡評價,則是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碳排放總和。

溫室氣體排放核查也稱碳排放核查或碳核查,是指由獨立的機構審查受核查方的排放報告,基于一定方法學對受核查方的排放量進行估算。雖然兩者均是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但各有側重,方法和體系也不盡一樣,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

目的

站在環境角度上看,產品碳足跡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產品在全生命周期內直接及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評價產品存在于經濟社會全過程中的溫室效應環境影響,從而改善企業管理方式,促使整個產業鏈減排;站在企業利益角度上看,企業進行碳足跡評價,表面上并不會為自身帶來顯著的經濟利益,反而會有減排壓力,只因企業有出口、碳標簽、形象宣傳等需求,而不得不進行碳足跡評價,但從長遠角度考慮,企業通過產品碳足跡評價,可有針對性地改善管理、生產低碳產品,進而迎來更多的消費者,帶來更多盈利。

企業溫室氣體核查由國家強制性執行,是控制重點排放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引導企業低碳轉型的工具,也是國家推行碳市場的要做的前期工作。隨著核查范圍的擴大,也出現企業自主進行核查的現象。

組織主體

企業產品碳足跡的組織主體是企業本身,有碳足跡認證需求的企業會自行安排有資質的機構進行碳足跡認證。有環境保護意識的企業,還會將管理自身碳排放作為工作重點,并有意識的去影響其上下游的供應鏈一起減排,如百威英博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共同研發了一套“碳足跡”管理系統,該系統參考了發達國家和國際相關標準體系、基于國內相關部門及企業已有的實際數據,首次對我國啤酒釀造業的碳足跡水平及結構(直接排放和簡介排放)進行評估,建立了首個依據我國國情量身訂做的碳足跡分類、計算標準以及活動因子數據庫,創建了中國啤酒行業碳足跡的計算模型,該系統正式運營后,其年排放量逐年下降, 2012年碳排放量較2010年下降19個百分點。現價段,國家陸續有政策提及綠色產品、企業轉型的概念,鼓勵企業生產低碳產品,進行低碳產品認證。可見,產品碳足跡也是大勢所趨。

企業碳排放核查多由國家下發任務到各省市發改委,各省市發改委公開招標有資質的核查機構,核查機構對重點排放單位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核查、核算和成果提交,經過驗收后由各省發改上報國家發改委。如2016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6]57號),《關于進一步規范報送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擬納入企業名單的通知》。當然,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也不乏自行核查自身溫室氣體排放的企業。

核算體系

產品碳足跡方法標準有PAS2050和iso14067。PAS2050于2008年發布,是全球首個產品碳足跡方法標準,是由碳基金和英國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聯合發起、英國標準協會為評價產品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而編制的一套公眾可獲取的規范,也是被企業廣泛用來評價商品和服務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iso14067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2013年制定和公布的標準,同樣適用于商品和服務的標準。產品碳足跡核算還包括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的過程分析法和投入產出法。

企業溫室氣體核查采用ISO14064系列標準。截止到2015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分3批發布了24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簡稱指南),用于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此外,為啟動全國碳市場,國家發改委還發布了補充數據核算報告模板。目前,指南方法是國內使用最多的核算方法。

邊界

產品碳足跡,即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范圍包括產品生命周期內產生排放的不同階段,其核算不用于交易或企業間的排放量比較。而碳排放核查多以企業為邊界,計算其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籠統的說就是企業廠區(涉及多個廠區的企業另行考慮)。

工作流程

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流程包括:目的與范圍界定、清單分析、影響評價、結果解釋四個步驟,如圖:

碳足跡PK碳核查,哪個段位高?兩者有什么差別?


企業溫室氣體核查的流程一般可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詳見流程圖:


以上是擎天對產品碳足跡評價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的差異總結。當然,二者的差異不僅限于以上總結,它們在核算內容、核算重點等方面也存在差異,有興趣的可以對比二者的標準進行學習。若有意見,歡迎留言補充。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