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召開國家發改委2017年適應氣候變化國際培訓班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國家發改委的直接領導下,11月15日至20日,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主辦,湖北碳
排放權交易中心承辦的“2017年適應氣候變化國際培訓班”在漢召開。來自厄瓜多爾、烏克蘭、埃及等19個南南國家的政府和科研機構的代表約30余人參加本次培訓。
湖北省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長余有松致辭
湖北省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長余有松出席會議并致辭,余局長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全球治理的一面“鏡子”,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南南合作,將為推動綠色“一帶一路”發展、共建帶路沿線國家低碳綠色共同體提供新的契機。湖北也將秉持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憑借九省通衢的區位優勢、帶路支點的戰略發展機遇,力爭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培訓期間,來至湖北省、武漢市從事適應氣候變
化工作的一線領導和專家,分別從武漢市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經驗分享、湖北應對氣候變化的成功實踐、適應氣候變化的武漢海綿城市實踐、湖北省氣候變化特點、對農林的影響及適應對策等幾個方面充分總結并分享了湖北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經驗。
為進一步增強學員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認識和掌握,本次培訓還專門組織學員前往湖北省氣象局和武漢市民之家,現場觀摩了湖北氣象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參觀了武漢市低碳城市建設展覽,通過現場教學、互動交流,學員能直觀感受到湖北應對氣候變化的顯著成效以及對其他南南國家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經驗借鑒。
湖北省氣象局現場參觀
武漢市民之家現場參觀
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問題,也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在去年召開的巴黎大會上,約200個參會國家達成了歷史性的《巴黎協定》,描繪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共同愿景,更傳達了應對氣候變化深度合作的明確信號。據統計,2011年以來,中國已累計安排7億余元人民幣,用于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除了直接的物資援助,中國還舉辦了20多期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培訓班,為有關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000余名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范圍覆蓋5大洲的120多個國家。
下一階段,中心還將進一步深化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內容和形式,以氣候變化培訓為契機加強與南南以及“一帶一路”國家在綠色發展框架下的產業、能源、技術交流與合作,繼續做大做強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朋友圈。
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