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
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這不僅為中國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明確了目標,也為碳
排放權市場機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推動力。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史性地對碳排放相關工作做出安排,其中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
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以及《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規定將納入名單的222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019-2020的配額預分配相關數據于2021年1月29日前上報。2021年新年伊始,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上述文件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以下簡稱全國
碳市場)正式投入運行。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
電力行業交易后,碳市場配額總量約30-40億噸,市場容量約1000億元,每年的現貨交易量預計將達到12-80億元人民幣,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
2020年5月14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第二十四條提到:充分發揮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的平臺功能,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平臺。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簡稱“廣碳所”)作為國家級
碳交易試點交易所和廣東省政府唯一指定的碳排放配額有償發放及交易平臺,自啟動以來各項業務成績顯著。截止目前,廣東碳市場累計成交配額現貨已超過1.72億噸,總成交金額超35億元,居全國各試點首位。近年來廣東
碳配額價格持續上漲,較2017年漲幅超過40%,成為了一種具有較高投資價值的新型綠色投資產品。此外,廣碳所立足于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綠色金融領域也持續進行著諸多有益探索。
借著政策契機,為滿足未來市場人才需求,培養掌握碳交易各項技能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聯合廣碳所開展碳交易員培訓,助力全國碳市場及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建設,并為國家早日實現“零碳”目標和碳排放達峰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