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銀行正利用貼有道德標簽的債券為現有貸款再融資,此舉將幫助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綠色債券發行國。
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到創紀錄高點,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綠色新債發行國,并讓中國與法國并列成為今年迄今最大綠色債券發行國。
英國《金融時報》對信貸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的數據進行的分析發現,自2014年綠色債券
市場出現以來,金融機構在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占四分之三。
一些債券的文件顯示,在募集資金時,銀行保留了利用綠色債券為現有貸款再融資的權利,而不是利用它們為新項目融資。很多得到再融資的貸款并沒有綠色標簽。
國際顧問機構——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去年發布的一份有關中國綠色債券的報告指出,在中國,“綠色債券的主要作用是為(沒有標簽)的綠色貸款再融資”。
該報告估計,中國各銀行持有9200億美元符合綠色債券資格的貸款。
另外,今年9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指出,“可投資項目匱乏”,但表示新興市場發行者“能夠在中國境內外發行綠色債券,為他們的基礎設施再融資”。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高級研究分析師戴偉惠(Lily Dai)表示,銀行正把綠色債券用于根據中國銀監會(CBRC) 2012年的綠色信貸指引發放給環境項目的貸款的再融資。該指引敦促銀行發展綠色信貸。
戴偉惠表示,中國銀監會現在鼓勵銀行發行綠色債券:“銀行希望發行這類債券是因為它們的期限(比銀行需要再融資的到期貸款)更長”。
北京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Green Finance)院長王遙表示:“2015年以前,我們沒有給這些債券貼上標簽,但它們的發行確實用于環保用途。去年,我們開始貼標簽。”
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的綠色債券發行原則規定,當發行人打算利用債券發行所得再融資時,它們應該“提供融資與再融資比例的估算”,并且“澄清可能為哪些投資或項目組合提供再融資”。
然而,中國迄今發行的綠色債券大多沒有在國際綠色債券交易所上市——在國際綠色債券交易所,發行人可以發布文件,包括說明他們打算如何使用發行所得——盡管他們最近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今年10月,中國工商銀行(ICBC)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的綠色債券平臺上發行了一筆10億美元的兩檔債券。該債券的文件稱,發行所得將用于“合格綠色資產的融資和/或再融資”。
其他債券文件將已經投入運行的項目納入融資目的地之列。
王遙表示,由于與許多企業相比,中國各銀行的信用評級相對較高,因此它們特別適合發行綠色債券。她預計,中國債券發行人將越來越多地使用海外綠色債券發行所得進行投資。
王遙表示,她“確信”,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將在未來發行綠色債券。她說,這些債券也可以用來為政府投資工具絲路基金(Silk Road Fund)提供融資。亞投行是由中國主導的一個快速發展的超國家組織。
世界其他地區的銀行也開始使用綠色債券對現有貸款進行再融資,盡管規模要小得多。今年秋季,巴克萊(Barclays)成為首家在英國發行綠色債券為國內資產提供融資的銀行,該行承諾將利用發行所得對一個住宅抵押貸款組合進行再融資。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