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一
(副秘書長,高級經濟師,副研究員)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了《關于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系列講話重要精神,推動石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成果。貫徹實施好《指導意見》,對于促進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效益,推動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背景
我國是世界石化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石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石化產業的廢水廢氣固廢排放及資源消耗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2016年全行業能源消費總量達到5.57億噸標煤,位居工業行業第二,“三廢”排放量也位居工業行業前列,CO2排放量較大。石化產業發展仍存在企業布局分散及入園率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及產品自主保障能力較弱,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及核心技術和裝備有待突破,行業綠色標準尚需完善及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缺失等制約行業綠色發展的
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及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針對導致發展不可持續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黨中央將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整治,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重要精神,在我國對國際社會作出
節能減排承諾和人們對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及美好生活需要日益提高的情況下,石化產業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石化產業向資源節約、生產清潔、產品高端的綠色化生產方式轉變,為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二、抓住重點,有序推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目前,我國石化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傳統大石化、小化工需要入園進區,留存落后產能與新建先進產能并存,不均衡的產業結構、落后的生產方式阻礙了石化產業健康發展,導致行業能耗、三廢排放下降緩慢。
針對制約石化產業實現綠色發展的主要因素,《指導意見》提出了幾項重點任務。一是優化產業布局、規范園區發展。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依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優化石化產業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各化工園區發展定位,逐步完善化工園區產業升級與退出機制,優化調整化工園區布局。二是加快升級改造,大力發展綠色產品。依法依規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實施從基礎設計至生產運營階段全流程工藝、技術和裝備不斷升級進步,從源頭上減少三廢產生。圍繞下游關系民生的重點領域,大力發展清潔油品、環保溶劑油、高效低毒農藥、水溶性肥料和水性涂料等綠色石化產品及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三是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健全行業綠色標準。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構建
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突破一批綠色制備、末端治理、能量系統優化等技術。健全石化產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加快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標準制定與實施,適時將石化產業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納入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清單。
加快推進石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環保和能耗法律
法規,嚴肅清理整頓落后企業,推動落后產能加快退出,將有限的能源資源向技術裝備先進、環保的項目和企業傾斜,帶動石化產業能耗和排放大幅下降,有序推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
三、加強監管,有效推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指導意見》提出,嚴格執行安全、環保、節能等相關
政策法規,加強能耗強度和總量控制、排污總量控制,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推動落后和低效產能退出,為綠色產能創造更大市場空間。將嚴重違反產業政策和污染排放標準的企業納入失信企業“黑名單”,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將相關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在“信用中國”網站公開。
嚴格安全、環保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企業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進行競爭,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優勝劣汰,讓優秀的企業茁壯成長,讓落后的企業自然地退出市場,最終使資金、人才、土地等資源流向具有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實現產能與需求的協調發展,減少結構性產能過剩帶來的資源浪費,有效推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
四、政策保障,有力推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
企業是行業發展的主體,化工園區是石化產業的重要載體,石化產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綠色產品、綠色技術、綠色園區的支撐,清潔、低碳、節能、環保的綠色發展方式需要政策引導、法律規范、公眾參與和支持以及全行業的廉潔自律。
為有力推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加大政策執行力度,嚴格貫徹落實《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確保產業布局科學合理。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對應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依法依規予以取締和關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要求,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綠色發展水平。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行業綠色升級改造、綠色產品發展、技術創新平臺、創新戰略聯盟、創新示范基地給予支持。加大對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的支持力度,在項目核準、土地審批等方面依法依規建立綠色通道。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增強企業綠色發展主體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環保的紅線意識,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行業自律,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加大“責任關懷”力度,形成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相得益彰、和諧共榮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