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獲悉,廣東省發改委近日發布消息稱,該省2013年度
碳排放交易履約工作已完成。對2家沒有完成履約的企業將予以處罰。這兩家企業分別是:化州市大榮
水泥有限公司、樂昌市昌鑫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分別位于粵西和粵北地區。
廣東是中國七大
碳交易試點省市中唯一在配額分配環節采取部分配額有償競買的試點,規定控排企業須先購買3%的有償配額,才能獲得其余97%的免費配額。
所謂“履約”,即是控排企業對配額進行清繳。2013年,廣東省規定的控排企業為
電力、
鋼鐵、
石化和水泥四個行業中年排放二氧化碳2萬噸或以上的企業。
廣東省發改委稱,截止7月15日,該省需履約的184家控排企業中,有182家控排企業通過配額注冊登記系統提交配額完成履約義務,2家控排企業未按規定完成履約。
廣東省發改委公布了這兩家企業的名稱:化州市大榮水泥有限公司、樂昌市昌鑫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消息稱,這兩家企業未按規定報告2013年度碳排放信息,拒不接受
第三方機構核查,未按規定清繳2013年度碳排放配額。
根據《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規定,拒不履行清繳義務的控排企業除了向社會公布外,還會在下一年度配額中扣除未足額清繳部分兩倍配額,并處5萬元罰款。
樂昌市昌鑫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位于韶關市樂昌長來鎮昌山村,2005年建廠投產。該廠一名歐姓負責人在接受財新記者電話采訪時稱,企業資金周轉不過來是他們不履約的最主要原因。
事實上,在6月9日,廣東省發改委官方網站發布了消息,稱“控排企業如因設備檢修或關停淘汰導致2013年度碳排放量不足2萬噸的,或因經營不善面臨破產、關停的,則可申請轉為報告企業,免予履約”。
但該廠并沒有配合政府的工作,其中一個理由是,“政府總是想方設法找企業要錢。免得了一時,免不了一世。雖然政府也說,對
節能減排的企業有獎勵和補貼,但我們不愿意去要這些。”
至于購買3%的有償配額后就能獲得其余97%的有償配額,該負責人稱,“他們說配額是資源,可以賣錢。但不管花多少錢,我都不參加。我就是做實業的,你讓我玩金融,我玩不來。對我來說,這就是成本。而且其他省份的企業都不用付出這個成本,就廣東的企業有這個額外成本,這不公平。”
該廠對處罰的態度亦很明確:“不等發改委來處罰,我們都要停產或者轉產了”。
截止發稿時止,未能聯系上化州市大榮水泥有限公司。
同樣持消極甚至抵觸態度的不只樂昌市昌鑫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一家。據財新記者了解,目前廣東省正在對對過去一年的拍賣制度進行評估和討論,提出了取消強制競買、調整底價設置、改變有償比例等多項措施。2014年的配額分配方案即將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