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5 09:19 來源: 生態環境部
A 監測計劃的版本及修訂 | ||||
版本號 | 修訂(發布)內容 | 修訂(發布)時間 | 備注 | |
B 報告主體描述 | ||||
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名稱 | ||||
地址 | ||||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組織機構代碼) |
行業分類 (按核算指南分類) |
|||
法定代表人 | 姓名: | 電話: | ||
監測計劃制定人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
報告主體簡介 單位簡介 (至少包括:成立時間、所有權狀況、法人代表、組織機構圖和廠區平面分布圖) 主營產品 (至少包括:主營產品的名稱及產品代碼) 主營產品及生產工藝 (至少包括:每種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圖及工藝流程描述,并在圖中標明溫室氣體排放設施,對于涉及化學反應的工藝需寫明化學反應方程式) |
C 核算邊界和主要排放設施描述 | ||||||||||||||
法人邊界的核算和報告范圍描述 |
||||||||||||||
補充數據表核算邊界的描述 |
||||||||||||||
主要排放設施 | ||||||||||||||
6.1與燃料燃燒排放相關的排放設施 | ||||||||||||||
編號 | 排放設施名稱 | 排放設施安裝位置 | 排放過程及溫室氣體種類 | 是否納入補充數據表核算邊界范圍 | ||||||||||
6.2與工業過程排放相關的排放設施 | ||||||||||||||
編號 | 排放設施名稱 | 排放設施安裝位置 | 排放過程及溫室氣體種類 | 是否納入補充數據表核算邊界范圍 | ||||||||||
6.3主要耗電和耗熱的設施 | ||||||||||||||
編號 | 設施名稱 | 設施安裝位置 | 是否納入補充數據表核算邊界范圍 | |||||||||||
D活動數據和排放因子的確定方式 |
||||||||||||||
D-1 燃料燃燒排放活動數據和排放因子的確定方式 | ||||||||||||||
燃料種類 | 單位 |
數據的計算方法及獲取方式 選取以下獲取方式: 實測值(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寫明具體方法和標準); 默認值(如是,請填寫具體數值); 相關方結算憑證(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填寫如何確保供應商數據質量); 其他方式(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詳細描述)。 |
測量設備(適用于數據獲取方式來源于實測值) | 數據記錄頻次 | 數據缺失時的處理方式 | 數據獲取負責部門 | ||||||||
監測設備及型號 |
監測設備 安裝位置 |
監測 頻次 |
監測設備 精度 |
規定的 監測設備 校準頻次 |
||||||||||
燃料種類A | ||||||||||||||
消耗量 | ||||||||||||||
低位發熱值 | ||||||||||||||
單位熱值含碳量 | ||||||||||||||
含碳量 | ||||||||||||||
碳氧化率 | % | |||||||||||||
燃料種類B | ||||||||||||||
消耗量 | ||||||||||||||
低位發熱值 | ||||||||||||||
單位熱值含碳量 | ||||||||||||||
含碳量 | ||||||||||||||
碳氧化率 | % | |||||||||||||
燃料種類C | ||||||||||||||
…… |
D-2 過程排放活動數據和排放因子的確定方式 (行業核算指南中,除燃料燃燒、溫室氣體回收利用和固碳產品隱含的排放以及購入電力和熱力隱含的CO2排放外,其他排放均列入此表。) |
|||||||||||||||||||
過程參數 | 參數描述 | 單位 |
數據的計算方法及獲取方式 選取以下獲取方式: 實測值(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寫明具體方法和標準); 默認值(如是,請填寫具體數值); 相關方結算憑證(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填寫如何確保供應商數據質量); 其他方式(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詳細描述)。 |
測量設備(適用于數據獲取方式來源于實測值) | 數據記錄頻次 | 數據缺失時的處理方式 | 數據獲取負責部門 | ||||||||||||
監測設備及型號 |
監測設備 安裝位置 |
監測 頻次 |
監測設備 精度 |
規定的 監測設備 校準頻次 |
|||||||||||||||
過程排放1:(按照相應行業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中的第五部分核算方法的排放種類填寫) | |||||||||||||||||||
參數1 | |||||||||||||||||||
參數2 | |||||||||||||||||||
參數3 | |||||||||||||||||||
…… | |||||||||||||||||||
過程排放2:(按照相應行業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中的第五部分核算方法的排放種類填寫) | |||||||||||||||||||
參數1 | |||||||||||||||||||
參數2 | |||||||||||||||||||
參數3 | |||||||||||||||||||
…… | |||||||||||||||||||
過程排放3:(按照相應行業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中的第五部分核算方法的排放種類填寫) | |||||||||||||||||||
參數1 | |||||||||||||||||||
參數2 | |||||||||||||||||||
參數3 | |||||||||||||||||||
…… | |||||||||||||||||||
D-3 溫室氣體回收、固碳產品隱含的排放等需要扣除的排放量 |
|||||||||||||||||||
過程參數 | 參數描述 | 單位 |
數據的計算方法及獲取方式 選取以下獲取方式: 實測值(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寫明具體方法和標準); 默認值(如是,請填寫具體數值); 相關方結算憑證(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填寫如何確保供應商數據質量); 其他方式(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詳細描述)。 |
測量設備(適用于數據獲取方式來源于實測值) | 數據記錄頻次 | 數據缺失時的處理方式 | 數據獲取負責部門 | ||||||||||||
監測設備及型號 |
監測設備 安裝位置 |
監測 頻次 |
監測設備 精度 |
規定的 監測設備 校準頻次 |
|||||||||||||||
CO2回收: | |||||||||||||||||||
參數1 | |||||||||||||||||||
參數2 | |||||||||||||||||||
…… | |||||||||||||||||||
CH4回收: | |||||||||||||||||||
參數1 | |||||||||||||||||||
參數2 | |||||||||||||||||||
…… | |||||||||||||||||||
固碳產品隱含的排放: | |||||||||||||||||||
參數1 | |||||||||||||||||||
參數2 | |||||||||||||||||||
…… | |||||||||||||||||||
其他排放:(按照相應行業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中的第五部分核算方法的排放種類填寫) | |||||||||||||||||||
參數1 | |||||||||||||||||||
…… |
D-4 凈購入電力和熱力活動數據和排放因子的確定方式 | ||||||||||
過程參數 | 單位 |
數據的計算方法及獲取方式 選取以下獲取方式: 實測值(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寫明具體方法和標準); 默認值(如是,請填寫具體數值); 相關方結算憑證(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填寫如何確保供應商數據質量); 其他方式(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詳細描述)。 |
測量設備(適用于數據獲取方式來源于實測值) | 數據記錄頻次 | 數據缺失時的處理方式 | 數據獲取負責部門 | ||||
監測設備及型號 | 監測設備安裝位置 | 監測頻次 | 監測設備精度 |
規定的 監測設備校準頻次 |
||||||
凈購入電量 | MWh | |||||||||
凈購入電力排放因子 | tCO2/MWh | |||||||||
凈購入熱量 | GJ | |||||||||
凈購入熱力排放因子 | tCO2/GJ |
D-5 補充數據表中數據的確定方式 | ||||||||||
補充數據表中要求的相關數據 | 單位 |
數據的計算方法及獲取方式, 選取以下獲取方式: 實測值(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寫明具體方法和標準); 默認值(如是,請填寫具體數值); 相關方結算憑證(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填寫如何確保供應商數據質量); 其他方式(如是,請具體填報時,采用在表下加備注的方式詳細描述)。 |
測量設備(適用于數據獲取方式來源于實測值) | 數據記錄頻次 | 數據缺失時的處理方式 | 數據獲取負責部門 | ||||
監測設備及型號 |
監測設備 安裝位置 |
監測頻次 | 監測設備精度 |
規定的 監測設備 校準頻次 |
||||||
E數據內部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相關規定 |
|
至少包括如下內容: 溫室氣體監測計劃制定、溫室氣體報告專門人員的指定情況; 監測計劃的制定、修訂、審批以及執行等的管理程序; 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編寫、內部評估以及審批等管理程序; 溫室氣體數據文件的歸檔管理程序等內容。 (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說明) |
|
填報人: |
填報時間: |
內部審核人: |
審核時間: |
填報單位蓋章 |
核查機構審核結論 |
一、審核依據: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補充數據表 |
二、審核結論: 內容包括: 監測計劃與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含補充數據表)的符合性; 監測計劃的可行性; 審核過程中未覆蓋的問題描述(如適用)。 |
審核組長:(簽名) 時間 |
核查機構負責人:(簽名) 機構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