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工業和非工業溫室氣體排放的驅動因素分析

2019-3-14 19:33 來源: 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學 |作者: Leo

原文標題
Drivers of industrial and non-industri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原文作者
Luis F.Sanchez,David I.Stern
一作單位
Crawford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32 Lennox Crossing, Acton, ACT 2601, Australia
期刊名
Ecological Economics
期刊年月
Volume 124, April 2016, Pages 17-24
關鍵詞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Economic growth;Decoupling;Pollution;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Convergence

概要

盡管人們對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驅動因素進行了大量分析,但是對其他行業的總量溫室氣體驅動因素的分析卻較少,尤其是農業、林業、其他土地利用方面的排放,作者將這些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稱之為非工業排放。作者統計分析了1971年至2010年期間129個國家的工業和非工業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增長以及其他潛在驅動因素之間的關系。作者將目前文獻中的三種主要分析方法(IPAT恒等式、EKC和收斂法[convergence approaches,即假設排放密集型國家的排放量增長速度慢于排放密集度較低的國家])融合到一個單一的研究分析框架中,進行排放和收入的演變分析。作者發現,盡管經濟增長對工業排放的影響是非工業排放的兩倍,但經濟增長都是工業和非工業排放的驅動因素。兩種排放源的時間效應都是負面的,盡管非工業排放的這種效應更大。雖然對于這兩種類型的排放而言,排放強度也存在趨同,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存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圖中,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人均收入和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長率:a為 總排放量;b為工業排放; C為非工業排放。 該圖顯示了1971年至2010年人均收入的平均年增長率與非工業來源的人均排放量之間的關系。這些圓圈的大小與各國2010年各自來源的總排放量成正比,并按比例縮放在面板b和c上。 因此,其幅度可與面板a中的數量相比較。幾個最大的排放者用標準國家代碼表示:BRA =巴西,CHN =中國,COD =剛果民主共和國,IDN =印度尼西亞,IND =印度。沿45度線的點具有恒定的排放強度。

上圖顯示,人均溫室氣體排放的長期增長率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長期增長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通常會看到,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而經濟增長緩慢或下降的經濟體往會出現排放量減少。 圍繞這一主要關系的波動變化反映了每單位GDP排放或排放強度的變化率的差異。 圖中的45度線表示排放強度保持不變的軌跡(線下方的為排放強度降低的國家,線上方為排放強度增加的國家)。 大多數國家的排放強度正在下降。 一些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如中國,排放強度顯著下降,在許多情況下比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要快。 同樣清楚的是,工業排放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比非工業排放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