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 emission of coastal waterborne navigation of cities
沿海船舶水運
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交通領域排放核算和計量的難點。主要是因為船舶作為移動源,其燃油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精確計量較為困難;同時,沿海區域很難和城市行政范圍直接掛鉤,導致沿海船舶水運交通的排放管理更多的是行業層面,而很難和地方尤其是城市
減排結合起來。近些年由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發展,使得沿海船舶水運交通排放
問題的解決出現了新的突破口。船舶AIS有助于加強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要求航行于國際水域,總噸位在300噸以上船舶,以及所有不論噸位大小的客船,均應安裝AIS。船舶AIS可以獲取船舶實時詳盡的基礎數據,包括船名、位置、航向、船速以及船舶主機功率、輔機功率、船舶航行狀態時間等參數,從而計算每條船舶在不同位置發生的排放。
中國城市2015年溫室氣體數據集基于AIS建立了中國沿海船舶水運交通1 km排放網格數據,并且將每個網格的排放量歸屬于直線距離最近的城市,從而得到城市層面的沿海船舶水運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環渤海經濟帶(唐山、大連、煙臺、青島、威海)、長三角沿海城市(上海、舟山)排放體量很大,和這些地區高強度的海上
運輸密切相關。這種排放歸屬方法是否合理可以繼續討論,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些城市對其近海運輸排放有著顯著的影響和最為直接的管理能力,例如唐山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長,與其產業結構及發展導向有著重要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