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影響是'饑餓的水'結果,”她解釋說,“缺乏沉積物的水侵蝕了大壩下游的河床,造成了沙洲的廣泛侵蝕?!?/div>
眾所周知,缺乏沉積物會導致河流三角洲下沉,并變得無法居住。但之前很少注意到它對河口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或對漁業的經濟影響。
“我不知道還有哪項研究能如此全面地評估這三個角度,”East說。
阿布托·奧羅佩扎補充說,通常與大壩建設有關的成本效益分析只關注大壩本身附近的區域,包括即將被淹沒的河谷。
“我們所做的是觀察所有的影響,一直到河口?!彼f。
這是上世紀70年代環境口號TANSTAAFL的一個提醒,它借鑒了羅伯特A.海因萊因的科幻小說,和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縮寫。
在這種情況下,它表明,即使是最環保的技術也會產生負面的副作用,在尋求最環保的選擇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副作用。
阿布托·奧羅佩扎說,盡管如此,還是可能會有辦法建造不會因截流而使河流因沉積物匱乏的水電系統。
其中一種方法可能是建設“河流”水電項目,其中水向上游轉移并通過管道輸送到低海拔發電廠,而不會完全堵塞河流。
“看來這項技術已經存在,你使用水力發電,但沉積物可以繼續向下流動,” 阿布托·奧羅佩扎說。
但不幸的是,他指出,“在發展中國家,仍有一種觀點認為水壩是發電是污染最少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