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氣污染一般與其工業化水平有關,這表明城市,尤其是新興國家城市的經濟發展,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在最近的研究中,我們研究了城市在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方面的可持續性,來評估實現城市綠色發展是否會有回報。以中國185個不同規模的城市為樣本,我們進行了為期7年的調查。我們調查了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的降低是否會相應地增加FDI。
無論是空氣質量還是廢水處理,我們都發現,實現城市綠色發展確實有回報,即有利于吸引FDI,但回報程度取決于實質的經濟發展。例如,像上海這樣的城市,空氣質量的顯著改善可能使FDI年增長達10億美元。同樣,在
北京,廢水處理的百分比大幅增加可能會使每年FDI流入額高達7.5億美元。
我們在研究中指出,為什么說實現城市綠色發展有回報呢?原因有二。第一,國際企業傾向于投資綠色城市,因為他們越來越重視員工福祉問題。生活在工業區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各個城市的外籍人士生活質量排行榜中也明確提到了空氣質量。
第二,選擇綠色城市進行投資,國際企業打算在提高環保意識和增加利益相關者壓力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聲譽,展現他們的企業責任。
因此,我們的這項研究展示了城市的可持續性對其吸引外資能力的具體影響,體現了FDI增長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的方式。
這對城市治理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義,對整個社會具有更廣泛的意義,正如研究結果所表明的,城市加強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有利,能有效控制空氣污染和水污染。
城市似乎遵循“力爭上游”原則:綠色發展水平越高,則會吸引更多的外國私人投資。這與國家和超國家層面提到的“競次”原則形成鮮明對比。“競次”原則下,城市的監管松懈,因此歐洲、加拿大或美國這些污染控制嚴格的國家將重污染的工廠和企業遷入這些城市,使其環境遭到破壞。
我們的調查結果對于想要吸引更多投資的城市決策者來說非常重要。具體的城市政策應指導公民和企業在各自的生產生活中嚴格遵守污染排放的最大值規定,確保生產消耗的絕大部分都是清潔能源。
此外,城市可以投資有助于減少空氣和水污染的項目,對那些嚴格遵守環境標準、表現突出的企業和公民進行補貼,以此來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廢水的再利用也是個很好的策略。
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中有22個位于印度。因此,當地政府最近推出了一項針對個別城市的新計劃,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環境部部長哈斯·瓦爾丹(Harsh Vardhan)稱之為“污染戰爭”。如果這項計劃取得成功,不僅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存續,還有利于經濟繁榮發展。顯然,可持續性的三大支柱——環境、社會和經濟——是相互關聯的,我們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為了創造一個更清潔、更健康、更繁榮的未來,我們應該認識到城市的核心作用。這不僅體現在中國——中國各級政府發揮著強大作用;也體現在其他國家——城市在環境領域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由于環境問題具有嚴重性和緊迫性,要發展
市場經濟,需要在城市層面采取更多的政策干預措施。為了我們這些公民能夠生活在清潔且繁榮的地區,這些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的研究表明,實現城市綠色發展也是會得到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