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3日公布了旨在更準確地計算引發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新指針。2006年匯總的現行版指針中未考慮到制造氫時的排放量,而新指針中寫入對其計算方法等,基于最新知識進行了修改。各國在京都市舉行的IPCC大會最后一天的12日達成了協議。
各國目前根據IPCC指針以化石燃料消費量等為基礎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并向聯合國匯報。所有國家致力于
減排的《巴黎協定》即將于明年全面啟動,為采用行之有效的對策,需要更準確地掌握排放量。
有關新指針,IPCC主席李會晟在13日的記者會上稱:“各國有關溫室氣體報告的透明度將得到提升。旨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程序大概也能走向成功。”若能在今年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上達成一致,則將正式導入。
作為新的項目,指針中加入用于燃料電池等的氫制造時的排放量計算方法。對于伴隨煤炭和天然氣的開采、儲藏、
運輸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沼氣泄漏到大氣中的量,新指針修改了估算方法。除廢棄物的填埋和廢水處理外,種稻產生的排放量也將能以較高精度進行計算。水田會產生沼氣,數量根據水的管理方式等有所變化。
此外據環境省稱,人造衛星觀測數據被認為對驗證各國計算結果的精確度有用,作為具體例子介紹了日本溫室氣體觀測衛星“息吹2號”。
大會本月8日開幕,全球的科學家和政府代表等閉門展開討論。這是繼2014年橫濱市之后IPCC大會第二次在日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