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標準的出臺意味著歐洲的汽車廢氣排放又將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歐盟委員會則認為,這個規定正是為了提升歐洲汽車企業的競爭力。二氧化碳的
減排成為眾多車企躲不過的硬性門檻,切實的技術改革行動必須緊隨其后。
事實上,在傳統技術的革新和提升上,歐洲汽車企業是不遺余力的,已經通過改善汽車的構造、性能等措施降低污染源。據了解,素有小車之王的菲亞特新車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平均值早已率先達到了2015歐洲二氧化
碳排放平均值目標,可見,歐盟設定的碳排放標準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不過,小型車達到這個標準相對更加容易,而寶馬、奔馳以及更多豪華車品牌的車型就要麻煩得多。當奔馳面對著平均值仍然高達174克的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數據時,奔馳的CEO蔡澈第一個想到的就應該是生產更多的SMART小車,但僅憑Smart微弱的銷量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2015年達到歐盟的這個標準。
其次,車巨頭們會有足夠的商業理由生產電動汽車或者混合動力車,以及未來將出現的燃料電池汽車。大排量車型根本就不可能依靠傳統技術的改良來達到歐盟的這個標準,因此,歐洲的汽車企業早晚都會走上新能源的道路,混合動力、純電動車、燃料電池都是可以選擇的方向。
另一方面,為了大幅削減碳排放量,在其整個供應鏈上推行成本削減和
碳減排舉措。汽車作為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綜合體,企業在選擇和洽談供應商時,應制定硬性要求和關鍵績效指標,就像它們如今為成本和質量制定標準一樣。由于許多分包商對這一領域所知甚少,有時可能必須幫助供應商減少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