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發布《2019年全球碳預算》(Global Carbon Budget 2019)報告指出,全球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CO2在2017年增長了1.5%,2018年增長了2.1%,在2019年預計將增加0.6%。來自全球59個機構的研究人員參與了此項工作,同名文章發表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上。
報告的主要結論包括
(1)化石燃料和工業排放
全球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活動排放的CO2每10年都有所增長,從20世紀60年代的平均每年11.4 GtCO2上升到2009—2018的平均每年34.7±2 GtCO2。2018年排放量達到創紀錄的36.6±2 GtCO2,煤炭、石油、天然氣、
水泥和天然氣燃除產生的排放量分別占到全球排放總量的40%、34%、20%、4%和1%。2019年全球排放量預計將增加0.6%(-0.2%~1.5%),增速比過去2年有所放緩。
(2)區域化石燃料排放
2018年,全球CO2排放的主要貢獻國家和地區為中國(28%)、美國(15%)、歐盟28國(9%)和印度(7%)。這些國家和地區在2017—2018年的排放增速分別為:中國增長2.3%、美國增長2.8%、歐盟28國減少2.1%、印度增長8.0%。2018年,全球人均
碳排放為4.8tCO2/(人·年),美國為16.6tCO2/(人·年),中國為7.0tCO2/(人·年),歐盟28國為6.9 tCO2/(人·年),印度為2.0 tCO2/(人·年)。中國、美國、歐盟28國和印度在2019年的增長率預測分別為2.6%(0.7%~4.4%)、-1.7%(-3.7%~0.3%)、-1.7%(-3.4%~0.1%)和1.8%(0.7%~3.7%)。
(3)土地利用變化的排放
2009—2018年,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CO2凈排放量平均為5.5±2.7 GtCO2,約占人類活動(化石燃料燃燒、工業、土地利用變化)排放總量的14%。2018年,土地利用變化、化石燃料和工業排放的總和達到42.1±2.8 GtCO2。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為43.1 GtCO2(39.9~46.2 GtCO2)。
2009—2018年,人類活動產生的排放總量中,約有45%累積在大氣中,23%累積在海洋,29%累積在陸地。在此期間,自然碳匯的規模隨著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盡管這種增長的年度差異很大。估計的碳源總量與碳匯總量不匹配,即碳失衡(carbon imbalance),大約有4%的出入。這反映出人們的認知差距,以及所有碳預算構成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結果。
(5)大氣CO2濃度
2018年,大氣中的CO2濃度平均達到407.4 ppm,預計在2019年將增加2.2 ppm(1.8~2.6ppm),達到410 ppm。2019年大氣中的CO2濃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47%。由于厄爾尼諾恢復到中性狀態,2019年大氣中的CO2濃度的增長速度接近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
(6)累計碳排放
累計碳排放是一定時期內CO2排放量的總和。1850—2018年,化石燃料和工業活動產生的累計排放量為1649 GtCO2,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累計排放量為751 GtCO2。累計排放總量為2400±238 GtCO2,大氣、海洋和陸地中分別為953±18 GtCO2、586±73 GtCO2和733±147 Gt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