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是通過建立合法的溫室氣體
排放權利和總量控制目標,并允許這種權利象商品一樣買入和賣出來進行排放控制。它能夠發揮
市場機制對環境容量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調動企業控制排放的積極性,靈活地調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使社會整體治理成本趨向最低化。
自《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明確具體的
減排目標后,“碳額度”可以買賣成為事實。2014年全球
碳交易規模達447億歐元,歐盟占比高達92%,而歐盟碳排放總額為全球排放的10%左右。預計全球碳交易市場2020年將達到3.5萬億美元。隨著全球化進程越來越深入,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碳交易市場逐漸在世界多個國家、地區建立起來。2015年底《巴黎協定》達成,這是史上第一份覆蓋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減排協定。
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已在國內部分地區建立
碳市場交易試點,在實現
碳減排目標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13年6月以來,我國相繼在
深圳、
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湖北、重慶等地建立了7個碳交易市場,這一系列交易試點拉開了我國碳交易從無到有的序幕。7個省市的碳交易試點都明確了交易范圍,設定了控制碳排放的目標,建立了碳排放的核查體系,也建立了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平臺,并開展了相關能力建設,試點進展順利。
隨著全國各碳排放交易試點紛紛啟動、政府在碳減排領域連續出臺一系列推動
政策,我國碳市場初具規模,
碳金融不斷創新,眾多中國企業也在2014年的第一期履約大考中逐漸找到
節能減排對于企業發展的經濟價值。截止2015年12月31日,7個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近800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突破25億元人民幣。2015年我國環保支出規模再創新高,政府將進一步推進排污權交易系統的改革,與之相關的地方性法制框架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成為可預期的發展方向。
據悉,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碳交易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紹了碳排放交易的內涵、市場結構及國外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經驗;然后報告深入分析了中國碳交易的發展現狀及市場機制,并詳細闡述了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湖北、重慶七大碳交易試點市場的發展;隨后,報告對碳交易市場做了市場主體分析、投資風險分析、投融資模式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最后,報告對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前景進行了科學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環境保護部、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中投顧問市場調查中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碳交易市場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碳交易相關產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