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方面,《意見》提出,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相關標準。
《意見》稱,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依托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立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廣州碳排放交易所的平臺功能,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平臺。開展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允許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
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資格審查的境外投資者(境外機構及個人),以外匯或人民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在《綱要》提到的“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當中,對廣州的期貨交易所的設想提出了“支持”的表態?!爸С謴V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边@為廣州未來的期貨交易所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綱要》當中,環保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部分,其中“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中顯示:“挖掘溫室氣體
減排潛力,采取積極措施,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加強低碳發展及
節能環保技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推進低碳試點示范,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推動大灣區開展綠色低碳發展評價,力爭碳排放早日達峰,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div>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了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深圳、湖北省、廣東省共兩省五市開展碳排放權的交易試點。這些交易試點為啟動全國碳
市場探索了相關的制度設計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018年12月20日,環境部氣候司履約處副處長王鐵表示,全國
碳市場啟動一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將出臺,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或將公布。未來將加快建立完善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也要進一步防止過度投機化和過度金融化,切實防范金融等方面的風險,充分發揮碳市場對控制污染氣體排放,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的作用。
“碳排放權并非實物,估計按照金融期貨的交易規則設置
問題不大。企業如果因為排放超標需要付費,這樣就會產生一定的套期保值需求,如何活躍市場則需要進一步探討?!鄙钲谀持谪浌靖吖芟虻谝回斀浻浾弑硎?。
《意見》稱,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相關標準。鼓勵更多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利用港澳平臺為綠色項目融資及
認證,支持廣東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
香港、
澳門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募集資金用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企業、項目。支持香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
如何錯位發展:考慮發展商品指數期貨
碳排放以外,廣州期貨交易所可能發展的品種,有業內人士建議發展商品期貨指數。
目前在全國經濟圈中,國內期貨交易所布局三地,上海云集中金所、上期所和上期能源三家期貨交易所,大連、鄭州各有一家商品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明顯“缺位”,這也使華南的一些生產企業在市場中處于被動狀態。
不過上述幾大期貨交易所當中,已經涵蓋了農產品、工業品、金融期貨等各種產品,然而對廣州期貨交易所來說,應該向什么樣的產品發展?近幾年來,廣州金融業內人士對發展期貨交易所的呼吁一直沒有停止過,《綱要》定位廣州為“國際大都市”,這種期許更加迫切,廣州能不能在
碳金融發展方面有所作為?
2016年,在一次“廣州金融”發布會上,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曾表示,爭取國家批復設立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試驗區內開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金融等一系列創新試點;爭取新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廣州融資租賃資產交易中心等金融交易平臺。
此前,廣發期貨原總經理肖成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廣州要發展期貨交易所,就要跟全國其他交易所有錯位發展,除了推出新產品以外,也可以考慮推出商品價格指數的期貨產品。
上述深圳期貨公司高管認為,如果是商品指數的品種,也可以設置成為金融期貨,并不需要實物交割,這也是一個可行的發展方向。
在2018年底,中信證券向越秀金控發行近8億股,吸收合并廣州證券的重組預案堪稱“挑肥揀瘦”,中信證券只是要了廣州證券母公司主體,旗下的金鷹基金和廣州期貨都需要越秀金控來回購。由此可見廣州期貨依然在廣州國資委控制之下。另外,廣州還有廣發證券旗下的廣發期貨等期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