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度電成本已接近燃煤電價
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2019年我國能源活動
碳排放約98億噸,約占全社會碳排放比重的87%。從能源品種看,燃煤發電和供熱排放占能源活動碳排放的44%,煤炭終端燃燒排放占35%,石油、天然氣排放分別占15%、6%。
“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消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說,發展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是降低碳排放,實現
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之一。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接替傳統能源的非化石無碳、可再生清潔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新材料儲能等。鄒才能說,隨著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術不斷進步,新能源產業處于突破期,逐漸進入黃金發展期。
據統計,2019年以來,新能源平均發電成本已實現低于燃氣發電成本,但總體水平較煤發電仍高出16%。不過,隨著光伏發電技術成本快速下降,我國很多地區的大型光伏電站度電成本已接近,甚至低于當地燃煤標桿電價。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說,作為全球光伏制造和應用第一大國,我國在光伏發電方面更具成本優勢。“目前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項目約有三分之二已實現平價上網,預計到2021年將全部實現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