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電力生產消費呈現新特點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持續優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內生產總值從不到70萬億元增加到超過100萬億元,年均增長5.8%。
電力行業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7%,電力消費彈性系數0.99,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電氣化進程明顯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一是電能替代推動電氣化水平逐年提高。“十三五”期間,我國電能替代規模累計超過8000億千瓦時,推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從2015年的21.2%提高至2019年的25%左右(2015-2019年分別為21.2%、22.1%、23.3%、24.6%、25%),累計提高近4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20年達到27%左右。
二是生產生活各領域電氣化率持續提升。居民生活電氣化率達30.5%左右,比2015年提高5.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工業領域電氣化率達25.5%左右,比2015年提高3.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8個百分點;建筑領域電氣化率為16.5%左右,比2015年提高2.8個百分點。
交通領域中,鐵路的電氣化程度高、且提升明顯。2015-2019年,全國鐵路電氣化里程從7.5萬公里增長到10萬公里,電氣化率從61.8%提升到71.9%。電動汽車發展迅猛,并將持續高速增長。2015-2020年,全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從33.2萬輛增長到400萬輛,占汽車總量比例從0.2%提升到1.4%。
三是產業用電量增速顯示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十三五”期間,三次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年均增速分別為6.3%、4.3%、10.0%和8.5%,與“十二五”相比,第一產業、城鄉居民生活、第三產業分別提高5.0、1.1、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年均增速回落1.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中,制造業用電量年均增長4.4%,其中,
化工、
建材、黑色和
有色金屬冶煉等四大高載能行業年均增速為3.4%,比“十二五”時期回落2.5個百分點;汽車、計算機通信等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年均增速達6.4%,超過同期制造業2個百分點;2020年三季度以來,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連續三個季度增速超過10%,成為工業復工復產中的一大亮點。
與2015年相比,2020年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分別提高2.8和1.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降低4.6個百分點。制造業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所占制造業比重比2015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四是新業態用電量體現經濟增長新活力。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相關行業用電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7年以來,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用電量年均增長11.5%,
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用電量年均增長12.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年均增長21.6%,新能源車輛整車制造用電量年均增長23.2%,風能設備制造業用電量年均增長50.2%,光伏設備制造業用電量年均增長84.6%,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年均增長89%。
(二)電力低碳轉型持續加快,綠色發展動能強勁
從電源投資看,非化石能源投資比重上升到九成。“十三五”期間,煤電投資規模逐年下降,全國重點發電企業煤電投資額從2015年的1061億元,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382億元,煤電投資所占比重從27%下降至2020年的7.3%。非化石能源投資比重持續上升,從70.5%上升至90.2%;其中,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同比增長77.1%,當年新增非化石能源裝機1.4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從發電裝機看,煤電裝機容量比重歷史性降至50%以下。截至2020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7.6%。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年均增速達13.1%,占比從34.8%升至44.8%;新能源裝機占比從11.3%升至24.3%,五年累計提高13個百分點。2020年底,全國全口徑煤電裝機容量10.8億千瓦,完成了2020年底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這一規劃目標;“十三五”期間,煤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3.7%,占比從2015年的59%下降至2020年的49.1%,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
從發電量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增速快、增量占比高。“十三五”期間,全國全口徑發電量年均增長5.8%。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年均增速達10.6%,高出同期煤電發電量增速7.1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從27.2%升至33.9%,提高6.7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增量合計為1.01萬億千瓦時,占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量的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6%。
從清潔能源消納看,棄風棄光棄水
問題得到顯著緩解。“十三五”以來,國家、行業和企業共同加大清潔能源消納力度,效果顯著。2020年,全國平均棄風率和棄光率分別降至3%和2%,棄水電量也明顯減少,其中
云南棄水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建成投運“十四交十六直”30項特高壓工程,在運線路總長度達4.1萬公里,為水電和新能源基地電量大范圍消納提供了重要支撐。
從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看,電力能效水平持續提升。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我國裝備技術水平和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電力
節能減排不斷取得新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國超低排放煤電機組累計達9.5億千瓦。2020年全國供電標煤煤耗為305.5克/千瓦時,比2015年降低9.9克/千瓦時、下降3.1%;火電廠用電率為5.3%,比2015年降低0.8個百分點、下降12.5%;線路損失率為5.6%,比2015年降低1個百分點、下降15.4%。
(三)農網改造升級深入推進,為脫貧攻堅做出重要貢獻
農網改造升級投入加大。“十三五”初,國家出臺《關于“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開啟了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累計投入農網改造資金9662億元,“十三五”期間全國電網企業每年在35千伏及以下等級電網投資額超過2000億元,合計投入1.18萬億元,占電網基建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45.7%。
鄉村用電條件持續改善。通過農網改造升級,農村地區基本實現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大電網覆蓋范圍內貧困村通動力電比例達到100%,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7%。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電力行業農網供電可靠性提升、解決貧困地區用電難問題、光伏扶貧產業發展三項扶貧工作成效,這是黨中央對電力行業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和肯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極大改善,破解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
難題,為農民增產增收、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