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下,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組織撰寫的《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1)――中國CCUS路徑研究》(簡稱“中國CCUS報告(2021)”)正式發布。
報告指出,從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
減排需求來看,依照現在的技術發展預測,2050年和2060年,需要通過CCUS技術實現的減排量分別為6~14億噸和10~18億噸二氧化碳。2060年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氣碳捕集與封存(DACCS)分別需要實現減排3~6億噸和2~3億噸二氧化碳。從我國源匯匹配的情況看,CCUS技術可提供的減排潛力基本可以滿足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需求(6~21億噸二氧化碳)。
報告顯示,我國CCUS技術整體處于工業示范階段,但現有示范項目規模較小。CCUS的技術成本是影響其大規模應用的重要因素,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CCUS技術成本未來有較大下降空間。預期到2030年,我國全流程CCUS(按250公里
運輸計)技術成本為310~770元/噸二氧化碳,到2060年,將逐步降至140~410元/噸二氧化碳。
為促進中國CCUS技術發展,更好支撐“雙碳”目標實現,報告提出四項
政策建議:一是明確面向碳中和目標的CCUS技術發展路徑;二是完善CCUS政策支持與標準規范體系;三是規劃布局CCUS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有序開展大規模CCUS示范與產業化集群建設。
據了解,《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1)――中國CCUS路徑研究》由國內外CCUS領域的49名研究人員撰寫、經過13位權威專家評審完成,將對于研究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CCUS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路徑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支撐政策制定者在戰略、規劃和政策層面開展CCUS相關工作,有助于研究者基于當前對CCUS的認知確定未來不同時期的排放錨點,同時也有助于公眾了解CCUS相關知識,認識CCUS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推動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