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
1.建設世界水平的氫能科技創新平臺。依托央企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優勢,建設高水平氫能科技創新平臺。加強我國氫能產業計量、標準、檢測、
認證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制度體系建設,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以服務引領氫能產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2.建設京津冀智慧氫能大數據平臺。構建氫能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運營管理機制及制度體系,推動氫能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互融互通,實現氫安全及氫能制備、儲運、加注、應用全鏈條的數字化協同管理。
3.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國際交流平臺。依托全球能源轉型高層
論壇等國際大型會議,全面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吸收引進國際水平的研發團隊和領軍人才,提升氫能產業前沿技術儲備和科技創新能力。
4.建設
碳交易中心氫能產業板塊交易機制。建立較為完善的清潔氫認證、碳
減排核算方法體系、碳交易機制等創新制度體系,推動清潔氫產生的減排量納入核證減排信用(
ccer)
市場交易,搭建能源互聯網交易平臺,服務綠色氫能產業發展。
5.建設產業交叉融合的氫能產業聯盟。支持建立由能源生產、裝備制造、
交通運輸、綜合利用等領域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金融機構等組成的氫能產業聯盟,開展產業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協調整合優勢產業資源,協同推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保障措施
(一)建立頂層協調機制
建立
北京氫能產業發展頂層協調機制,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重點區共同參與,明確職責分工,協調解決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中的重大
問題;設立氫能產業推進常設機構,按年度推進相關工作;組建北京市氫能產業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中央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作用,形成合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
(二)統籌京津冀產業發展
建立京津冀三地氫能產業發展統籌機制,由市政府會同津冀兩地政府與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部、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委建立溝通協調機制,超前布局、高位謀劃京津冀氫能全產業鏈協同,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促進跨區域產業鏈條貫通。統籌設計三地氫能運營、補貼、保險等
政策體系,推動清潔氫認證、氫交易、
碳排放核減、碳交易等創新機制;統籌規劃京津冀區域固定線路貨運車輛置換計劃和多場景應用;統一氫源標準,協同布局加氫站、儲運等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區域協同的低碳、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氫能供應保障體系;建設京津冀一體化的氫能產業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以數據驅動產業的安全可控、高質量發展與精準布局。
(三)改革創新政策突破
依托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創新政策體系,建立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政策體系與標準規范體系。完善財政補貼、產業化推進措施和科技攻關支持政策、用地規劃辦法、安全監管辦法、車輛運營及道路運輸支持政策;構建完整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標準體系,保持國內標準引領地位。
(四)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和高精尖產業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探索金融租賃、專業保險、碳交易、碳核查、數據信息管理等產業創新型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立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應用場景構建、車輛推廣融資租賃、熱電聯供示范等商業模式,在示范初期降低企業投資和成本壓力,提升消費者使用意愿,加快氫能全場景推廣應用。
(五)充分發揮央企作用
推動京津冀三地政府與重點央企簽署氫能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以股權投資、戰略投資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種形式參與設立央企在氫能領域的公司和機構,共同布局氫能全產業鏈;依托央企資源優勢,開展在跨區域氫能交通、大規??稍偕茉粗茪洹溥\輸管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產業化項目的全方位合作,鼓勵在京津冀開展氫能綜合應用示范。
(六)廣泛推進國際合作
依托“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布局,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合作在京建設國際氫能中心,舉辦全球氫能產業峰會、論壇等具備國際影響的重大活動,吸引國際氫能委員會等國際氫能產業機構落地北京,通過國際氫能示范區、中日產業園、中德新能源汽車合作等國際產業合作平臺,促進國際先進技術的對接與轉化,鼓勵氫能相關企業與產品“走出去”和“引進來”,全面推進北京市氫能產業國際化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多邊氫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