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雙碳”目標下的糧食安全問題

2021-10-19 09:39 來源: 光明日報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中華民族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古往今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飯碗論”“底線論”“紅線論”等觀點,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糧食安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并且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資源緊約束下,中國用9%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中國人的飯碗裝滿了中國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形勢依然不斷向好,總產量高達66949萬噸,成功實現“十七連豐”,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大幅超出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保障糧食安全是我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必須要有安不忘虞、防患未然的憂患意識。近年來,由碳排放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糧食生產造成了深刻影響,其中負面影響更為突出。例如,2020年,因洪澇、旱災、低溫冷凍、雪災等自然災害,中國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1996萬公頃,絕收面積271萬公頃。為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在《巴黎協定》簽署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中國將用西方國家(1990—2050年)一半的時間(2030—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既為未來幾十年糧食產業的低碳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糧食產業賦能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毋庸置疑,糧食產業領域“雙碳”目標的實現,將是一個長期、復雜、涉及全局的過程,不僅需要人才支撐、政策扶持、法律法規保障,還需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

12345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