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機遇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021-10-29 10:33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王一鳴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戰略機遇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強大推動力和倒逼力量,不僅對產業結構調整提出更加緊迫的要求,也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

  (一)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務仍十分艱巨。改革開放以來,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我國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2012年服務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20年第二產業比重比1978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相比,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仍十分艱巨。我國單位GDP能耗仍然較高,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發達國家的2倍至3倍,這與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分不開的。從三次產業結構看,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第二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長期穩定在40%以上,近年來雖有所下降,2020年仍高達37.8%。第二產業的萬元產值能耗是第一、第三產業的4倍以上,這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能源消費大國。2015年后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過50%,2020年提升到54.5%,但仍遠低于歐美等發達經濟體,也低于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從第二產業內部結構看,制造業總體上處在價值鏈中低端,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能耗產業比重偏高,占制造業總能耗的85%,增大了節能降碳的壓力。從產品結構看,產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二)碳達峰、碳中和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緊迫要求。碳達峰與碳中和既有區別又有內在聯系。如果2030年前碳達峰峰值越高,則意味著2060年碳中和的壓力越大。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僅是降低碳達峰峰值的重要途徑,也將為2060年實現碳中和創造條件。據有關研究測算,今后一個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對碳減排的總體貢獻度超過50%。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緊迫要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提高第三產業比重,逐步降低第二產業比重;第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重點是在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速的同時,提升低耗能低排放行業的比重;產品結構調整的重點是提升產品附加值,從而降低單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適應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就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業低碳發展水平;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推動傳統制造業水平提升,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品增加值率,生產更多綠色低碳產品。

  (三)碳達峰、碳中和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戰略機遇。碳達峰、碳中和給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造了重大戰略機遇。一是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發展的廣泛共識。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確立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政府、企業、社會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共識將形成強大合力。二是傳統產業能源效率提升空間巨大。我國傳統產業規模龐大,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煤炭消費占比仍超過50%,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推動節能降碳的潛力巨大。三是綠色發展的“后發優勢”。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起步較晚,新增的工業產能和城市基礎設施需求可以通過發展綠色產能和綠色基建來實現,避免傳統工業化城鎮化帶來的“鎖定效應”。與此同時,隨著以重化工業較快發展為重要特征的工業化接近尾聲,傳統制造業碳排放將陸續達峰并轉入平臺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將持續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日益廣泛并向各產業領域滲透,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創造條件,并帶來巨大的綠色低碳轉型收益。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