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可謂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2030碳達峰、2060
碳中和”目標,隨后“雙碳”被首次寫入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自此之后,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進入快車道,也開啟了“碳中和”元年。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從最初“雙碳”目標的提出,到去年“1+N”頂層設計的頒布,再到后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的定調,“雙碳”工作的思路變得逐漸清晰。
回顧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雙碳”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并部署了多項任務目標?!秷蟾妗诽岢?,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同時,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源低碳轉型,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推動能耗“雙控”向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
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隨著“雙碳”工作的不斷深入,“十四五”成為各個行業
節能減排和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有31個?。ㄊ小^)出臺了“雙碳”相關的政策規劃。其中,有17個省份已公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的具體推進政策,多個省份制定了“三步走”戰略,逐年設置階段性目標,直至目標的最終實現。
協調能源轉型是降碳工作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各地區既要穩定能源的需求供給,避免拉閘限電的場景再次出現,又要保障清潔能源的替代行動穩步進行,確保電網的消納能力。
目前,
河北、
貴州、
浙江、
內蒙古等多個地區已經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階段性目標,把“雙碳”工作落實到產業的發展建設當中。例如,貴州提出,要全面推進新能源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水光互補、風光互補、水風光一體化等新型發展模式,鼓勵分布式風電及光伏建設;浙江要求,通盤謀劃,堅決避免“一刀切”,既要狠抓百個千億元級清潔能源項目建設,也要強化能源運行調度,確保能源安全保供;內蒙古計劃,加快新能源智能場站的建設,深化數字技術與新能源的融合發展,促進風電、光伏的開發、建設、運維與管理,全流程數字化提升,加快數字風電場、數字光伏電站的建設。
除了對
電力系統的規劃之外,有不少省份在綠色發展的方向上玩出了“新花樣”。比如,
江蘇將實施與減污降碳成效掛鉤的財政政策,廣東將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機制,
四川則要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多地紛紛轉變思路,不再單純的把降碳視為一件“花錢就能辦”的事,而是主動提高綠色低碳產業比重、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及應用,追求發展的“含綠量”與“含金量”。
說到綠色發展,
山東或許是最有“話語權”的。作為我國光伏第一大省,山東地區的清潔能源發展可謂是一騎絕塵。2021年,我國光伏新增并網5488萬千瓦,其中山東以1070.9萬千瓦的新增裝機位居首位,幾乎是全國新增裝機的1/5。
在清潔能源發展方面,能環寶與山東因為光伏而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得益于山東得天獨厚的太陽能資源,能環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8座分布式光伏電站,幫助企業消費綠色低碳的電力,為當地實現“雙碳”目標助力。
在綠色發展上,一場覆蓋全國的“綠色風暴”即將來臨。這勢必會掀起不小的浪潮,影響我們的生產和生活。那么,接下來的道路該如何走,想必大家心里已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