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標簽”對政府來講是件操作非常簡單的事,但對企業來說,勢必造成比較大的負擔。“碳標簽”不是一個短期內說說就能馬上做到的事,中國企業需“未雨綢繆”。
試想一下:產品上如果標明了
碳足跡,消費者愿意購買普通產品,還是愿意選擇‘碳標簽’產品?答案顯而易見。從這個角度上講,即使‘碳標簽’不是強制性標準,久而久之,消費者也會形成習慣,自覺購買‘碳標簽’產品。
哪些企業需要
碳排放呢?“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需要主動提升企業形象的公司,諸如大型國有企業;產品被要求零排放的公司,諸如制造業;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外企、優秀民營企業;零排放活動會議、展覽等其實都需要碳
減排、
碳中和?!睗S集團副總裁蘇崇武告訴本報記者。
因為目前國際社會暫無國家級強制性的‘低碳’進口型約束,所以企業應對減排更多是從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競爭力和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去進行。僅僅是少數幾個跨國企業,對某些產品的排放有一個較為環保、低碳的要求,而且大部分也僅針對于自己旗下的商品提供方。
從碳排放到
碳交易市場再到低碳化要求,全球對于碳排放的控制正在從科學考證、政治博弈環節過渡到規則細化和提高可行性的環節。從長遠來看,碳標簽的真正實施,將帶動供應產業鏈,尤其是消費品行業,發生重大變化,會對整個產品制造與供應鏈形成巨大壓力。
而低碳化發展和轉型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對于現階段中國的出口外貿型企業,我們建議,盡早建立國際化的、完善的能源管理體系和碳資產盤查,提高
節能環保意識,推進節能
認證或
低碳認證,進行具有國際公信力的碳中和行動,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美譽度,積極應對‘碳標簽’的國際倒逼壓力,利用低碳轉型過程幫助企業實行成產、
運輸、銷售的合理化和低碳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