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工業富聯首次對外發布《工業富聯
碳中和白皮書》,明確提出工業富聯碳中和的行動目標和具體計劃,承諾到2030年運營
碳排放量較2020年基準年下降80%,到203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2050年實現價值鏈凈零排放。為實現這一目標,工業富聯制定3R策略,在逐步實現自身運營及全價值鏈碳中和的同時,通過技術創新為社會提供可復制推廣的碳中和解決方案。
此次發布的白皮書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工業富聯碳中和的行動目標將分三步走:到2030年,運營碳排放量較2020年基準年下降80%,可再生能源使用達80%;到203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到2050年,實現價值鏈凈零排放。
在具體的行動計劃上,工業富聯還公布了自身的3R策略:“減少運營排放(Reduce)”“能源結構轉型(Replace)”“碳抵消與碳捕捉(Resolve)”,按照
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供給優先、碳抵消為輔的策略,逐步實現自身運營及全價值鏈碳中和。
在減少運營排放方面,工業富聯各事業群節能減碳部門負責節能減碳工作,定期跟蹤
節能減排政策及新興節能技術,并根據ISO50001/GB23331能源管理體系設定用能標準和節能考核機制,完成專項節能技術改造。
在能源結構轉型方面,工業富聯正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擬通過自主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對外投資并購等方式,實現能源結構的調整,降低自身運營產生的碳排放。
在碳抵消與碳捕捉方面,工業富聯優先選擇減少運營碳排放和推動可再生能源供給的方式實現碳中和。對于無法通過減少運營排放和能源結構轉型達到減碳目標的碳排放量,計劃通過支持開展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NBS)或購買此類項目產生的碳抵消額(包括但不限于
ccer等標準),以及投資CCUS等方式輔助抵消部分自身運營碳排放量。
“我們在確保自身雙碳目標按時完成的同時,也著力促使我們的供應鏈上下游及價值鏈相關合作公司盡早達成雙碳目標。”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表示,工業富聯作為產業領軍企業,碳中和不僅限于企業內部,也要關注整個供應鏈的排放。落腳到具體措施上,工業富聯將價值鏈納入考量,通過準入機制、供應商管理及供應商激勵等措施,將低碳行為深度融入供應鏈各個環節乃至逐步實現減碳行動一體化,進而賦能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升全產業鏈的減排表現。
借助扎實基礎和前瞻布局,工業富聯已成功打造出一批典型案例。鋁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材料產業之一,也是碳排放量較大的高耗能行業。工業富聯積極與供應商開展戰略合作,推動
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鋁合金材料綠色制造燈塔工廠,探索鋁原材料產業鏈循環經濟以及綠色鋁原料供應鏈等領域。目前,全車間創造效益約近3000萬元/年,再生鋁熔煉金屬回收率高達95%以上,再生鋁熔煉能耗低于140千克標準煤/噸,為鋁產業綠色發展提供創新低碳路徑。
此外,工業富聯還將發揮行業龍頭先導引領作用,結合自身業務實踐,通過技術創新,以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拓展碳中和咨詢和提供數字化能效提升方案等方式為社會提供更多綠色轉型的解決方案。目前,工業富聯持續推進綠色制造燈塔工廠、智慧廠務能源管理系統、智能綠色循環制造系統和碳核算與咨詢服務,自身碳中和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已日益成熟,未來將創造出更大的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