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旨演講環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研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談到近期的經濟形勢時表示,雖然近期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量,但“雙碳”目標不能因為內外部形勢的變化而放松、后退。全國政協常委、中國
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主要分享了對高耗能產業進行低碳轉型的看法。他指出,
減排不是減掉高耗能產業,而是促進高耗能產業低碳健康發展。中國
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則表示,中國節能是一家以
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央企業在“雙碳”實踐中更是承擔著責無旁貸的示范帶頭作用,并透露中國節能預計分三步走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量。從內部看,全國疫情多點散發。從外部看,俄烏沖突之下,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攀升,特別是全球油價飆升。在這樣的背景下,“雙碳”目標是否還要堅持?對此,劉世錦在主旨演講中表示, “近期能源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那么,‘雙碳’目標還要不要堅持?我認為肯定還是要堅持、要重視,不能因為內外部形勢的變化而放松、后退?!?/div>
劉世錦進而表示,除了要關注短期的形勢變化對雙碳目標的影響,當前更重要的是,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體制機制建設方面的工作。對此,他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要盡快形成“減碳、降污、擴綠、增長”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要重點形成一個強有力促進創新的激勵機制;建立碳賬戶制度等。
來自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的宋鑫在談到“雙碳”目標時則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涵蓋能源、經濟、社會、氣候、環境等眾多領域,涉及政府、企業、公眾等多個層面,是一項長期的、高度綜合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國家到區域、地方,再到行業、企業乃至個人參與其中,協同發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那么,企業尤其是央企在實現雙碳目標中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宋鑫表示,企業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主體,在新的競爭格局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和發展機遇。而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雙碳”實踐中更是承擔著責無旁貸的示范帶頭作用。
“我們預計分三步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即力爭到2028年實現二氧化
碳排放達峰,爭取到2040年左右實現運營碳中和,力爭到2050年實現供應鏈碳中和,并力爭到2060年消除歷史化石燃料碳排放。”宋鑫還表示,中國節能從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和自身減排三方面作出具體工作部署,旨在構建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業務布局,持續迭代創新涉碳技術產品服務方案,積極引領中低排放型企業“雙碳”行動。
“減排不是減掉高耗能產業而是促進高耗能產業低碳健康發展”
去年推進“雙碳”目標的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其中多地“運動式減碳”“拉閘限電”現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地方政府如何避免運動式減碳,該如何推進高耗能產業進行綠色轉型?
常紀文給出對全國不同區域和行業開展研究的結論:不同風險等級的地區,無論是新能源的建設,還是工業低碳化的提質增效,都必須堅持先立后破。他還強調,在新能源建設的過程中,新能源的壯大和傳統能源的比例縮小要有效銜接,如果新能源沒有壯大,傳統的能源退的過急,就可能會出現能源保供的安全問題。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也是一樣,有些傳統產業不宜過急地退出,否則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不利于“雙碳”目標推進。
對地方政府和企業而言,常紀文表示,做到先立后破,地方政府需要根據自身基礎、優勢和特色制定長期戰略,應“有可為有可不為”,把自己優勢的低碳、綠色和循環產業做大做強。此外,產業形態和就業形態也會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發生改變,因此企業要先看“雙碳”工作的方向是什么,順著方向去找自己能夠做的,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和碳排放降低的有機協調。
葛紅林持有類似的觀點。他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高耗能產業進行減碳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一方面,高耗能產業是耗能大戶,即使按照當前最先進的生產工藝,一時還改變不了它的高耗能特征,除非發生顛覆性的工藝路線革命。另一方面,高耗能產業又是當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的產業。不僅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鋼鋁,而且新一代綠色新能源和電子芯片等都離不開銅鎳硅鈷等有色金屬?!?/div>
葛紅林進而表示,減排不是減掉高耗能產業而是促進高耗能產業低碳健康發展。那么,高耗能產業如何減碳?對此,他給出了多方面的建議:
首先,要加大對高耗能產業布局的研究、規劃和管控,要加快在總量調控下的再優化、再調整、再布局,加快實現先進產能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加快將項目配置在清潔能源占比較高的地區,提高清潔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
第二,對高耗能產業來說,各級地方政府要清醒分析各自的發展現狀,作用地位,以及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要防止急于求成的降碳思想,也要防止形式主義的降碳。政府要切實尊重行業企業的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幫助企業制定分步降碳的實施方案,并給予相應的軟硬件條件支持,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也應是梯度的,漸變的、逐漸收緊的。
最后,葛紅林還建議,要穿透式認識高耗能產業的降碳,高耗能產業的降碳工作是各級政府的應盡職責,不能無為而治,要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
市場的結合作用。
“建筑節能改造可拉動GDP,且能刺激就業”
建筑業是耗能大戶和碳排放大戶,中國的雙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建筑業的綠色轉型。那么,如何看待雙碳目標對建筑行業的影響?
張躍指出,如果說減碳有一個輕重緩急的排序的話,建筑節能是第一件大事。“從全球來看,建筑的碳排放量占據整個碳排放總量的大概50%。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建筑的碳排放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數量。其中,從中國的情況看,中國建筑的建造過程中,包括使用鋼材、
水泥、各種裝修材料等各個環節在內,建造的碳排放量占據中國的碳排放量的17%到20%,建筑運行能耗大約占30%。因此,中國實現雙碳目標,首先要重視建筑節能?!?/div>
王煒也指出,建筑行業本身碳排放量已經占到全國碳排放比重的51%,可以說是第一大戶?,F在我國整個建筑盈利依然體現三個特點,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面對挑戰,建筑行業需要在建造方式、生產模式以及開發模式上做出改變。
在張躍和常紀文看來,建筑業的綠色轉型也會給中國經濟注入增長的動力。其中,張躍指出,我國既有建筑600億平米,老舊建筑有300億平米,改造越早,“雙碳”實現的時間越早。所以,老舊建筑改造應該作為一個強制性標準,路徑上建議從北往南,通過這個方式也可以拉動國內的經濟和就業。
常紀文也贊同這個建議。他指出,建筑節能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包括城鎮改善型住宅、老舊建筑改造升級以及農村建筑的升級換代。“建筑節能改造可拉動的GDP空間非常巨大,建筑節能改造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市場,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會刺激就業。我們的技術工人未來還可以走出國門,為全球碳達峰碳中和做貢獻,并且形成我國的產業優勢。”
那么,建筑業該如何進行低碳轉型呢?目前看,國家正在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業界普遍認可裝配式建筑在減碳方面發揮的作用,這一領域的前景也很廣闊。
面對挑戰,建筑行業需要做三方面的改變。第一個是建造方式的改變,國家在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發展,這就是要改變傳統的建造方式。第二是改變生產模式,推動建筑企業向全產業鏈模式轉型,形成一體化全產業鏈的工作模式。第三個是改變現在的開發模式,讓建筑企業和開發商更加關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碳排放。” 王煒還表示,他不認為裝配式建筑或者工業化建筑成本應該高于傳統建筑,這是錯誤的,裝配式建筑應該提供更高的產品性能和更優的產品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建筑節能的前景廣闊,但張躍和王煒都談到一個現實問題:好的節能材料技術當前還很難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對此,常紀文表示,從近一年多發布的“雙碳”文件看,未來一定會推廣建筑節能的強制性標準,無論是公共建筑、國有企業建筑等,不符合節能標準的都不通過。“這些政策
法規又將創造更多新的需求,具有優勢技術的企業,發揮作用的時代正在到來?!彼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