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油發布《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這是該公司連續16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力爭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35年外供綠色零碳能源超過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這是中國石油踐行“雙碳”發展的鄭重承諾。
事實上,中石油早就將“綠色低碳”納入發展戰略,明確了“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戰略部署,在著眼于未來清潔能源可持續供應的同時,也在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布局。
新能源布局
近年來,中石油圍繞風、光、熱、電、氫落地了一批新能源項目,建成投產新能源項目39個。特別是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迪拜三家研究院,以加強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
此外,中石油在雄安新區、唐山、德州等地新投產了6個地熱清潔供暖項目,新增地熱供暖面積960萬平方米;建成投產光伏發電項目24萬千瓦,新獲風光發電資源和上網指標120萬千瓦;首次建成氫提純能力4噸/日,建成投運8座加氫站(綜合能源服務站)。
2021年12月27日并網發電的玉門油田東鎮20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是中石油第一個獲得保障性并網指標、批復立項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投運后,預計年發電量4億千瓦時,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1萬噸,
減排二氧化硫約97噸、二氧化碳約28萬噸。同時,中石油首條長距離外供氫氣管道將在玉門開建。中石油首個光伏制氫項目——玉門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已經啟動。玉門油田將不斷推動河西走廊綠氫外輸管道建設,逐步擴大綠氫外供規模。
2021年8月,中石油首個淺層地源熱泵供暖制冷項目開工建設,2021年11月9日正式完工并投入運行,涵蓋供暖、制冷面積近5萬平方米。該項目實現了換熱清潔化、冷暖一體化、控制智能化。據測算,項目運行后在滿足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需求的同時,預計年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1300余噸,節省運行成本超百萬元,比傳統中央空調
節能30%以上。
2021年,中石油新增新能源開發利用能力達350萬噸標準煤/年,總能力接近700萬噸標準煤/年,創歷史最高水平。
2022年,中石油全力投身綠色清潔能源發展,為冬奧基礎設施建設和賽事運行提供氫能供應,為
北京“綠色冬奧”賦能。
此外,
吉林油田已建成5個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示范區,覆蓋地質儲量1183萬噸,注氣井組88個,累計注氣超過200萬噸,年產油能力10萬噸,年埋存能力35萬噸。建成了國內首座低成本二氧化碳循環注入站,日回注氣能力20萬立方米,產出的伴生氣全部回注,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示范區,通過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實現
碳減排變廢為寶。CCUS技術將工業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地下驅油的同時,實現二氧化碳高效埋存,是實現碳減排變廢為寶、提高低滲透油田采收率、達到驅油與埋存并行、效益與環保并重的一項綠色開發技術。
以氣代煤
在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中石油提出將提升清潔能源供應,天然氣在油氣產量結構中占比51.6%,油氣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著眼于未來清潔能源可持續供應,大力發展天然氣,特別是加快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利用,滿足社會對清潔、高品質能源及產品的需求。
近年來,中石油積極推動天然氣在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
化工原料、車用燃料等方面的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實施天然氣替代燃煤改造工程,建設零燃煤示范區。持續開展“煤改氣”工程,氣化雄安、氣化
河北、氣化長江等項目不斷推進,讓清潔能源惠及千家萬戶。10年來中國石油累計供應天然氣近1.4萬億立方米,供氣量持續占全國消費總量的60%,把滾滾“福氣”不斷輸送到祖國各地,讓清潔能源惠及千家萬戶。
2019年,讓百姓用上天然氣成為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政府當務之急。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臨夏分公司得知這一消息后,承諾:“60天,一定給臨夏縣通上天然氣!”
臨夏縣山高海深,九曲十八彎,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21公里的燃氣管道要穿越12道橋梁,跨越140米長的牛津河,難度可想而知。
2019年11月15日,伴隨著最后一根鋼制管道準確吊裝到位,臨夏縣1500戶居民正式步入燃氣供暖新時代,為臨夏縣決戰脫貧攻堅鋪上了“致富路”。截至2020年底,臨夏回族自治州8縣市相繼脫貧摘帽,649個貧困村、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
問題。
2008年,中石油將天然氣引入蘇州古鎮。13年間為錦溪、張浦兩個鎮累計供氣12.9億立方米,相當于減少煙塵排放量約3萬噸。當地民宿也逐漸發展,增加供暖后以更加舒適的體驗迎接游人。
2010年-2020年,中石油在
江蘇省累計投放天然氣資源量1655億立方米,占全省供應資源總量的70%,PM2.5平均濃度實現7年連降,在江蘇省建設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介休焦炭出口量占全國四成,是聞名全國的“焦炭之都”。“以前(燒煤的時候)天都是黑黢黢的,出趟門頭發里都是煤渣。”介休老一輩人深有感觸。
走出重重“霧靄”,得益于與清潔能源天然氣的美麗邂逅。
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先行者,工服上印有寶石花的石油隊伍進入鄉村,克服居民分散、工期緊等困難,加快推進“煤改氣”步伐,讓首個“煤改氣”試點村三道河村溫暖過冬。
2017年,三道河村成為介休市首個通天然氣的“禁煤村”,也是整個
山西地區“煤改氣”的樣板村,2019年被評為“全國第六屆文明村鎮”。
村村通、戶戶通,以氣代煤成為煤炭大省山西民生改善的一大亮點。自2016年國家啟動清潔取暖工程建設以來,中石油2017-2019年冬季資源投放量共計50.07億立方米,年均增長率12%。
中石油對重點地區用氣給予充分保障,不斷加大對重點區域的資源傾斜力度,氣化雄安、氣化河北、氣化長江……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征程上,中石油一直在路上。
未來規劃
中石油“十四五”期間將以生產用能清潔替代為抓手快速起步,產業化發展地熱和清潔
電力業務,加強氫能全產業鏈、CCS/CCUS等戰略布局。
2026-2035年,繼續擴大地熱、清潔電力業務,產業化發展氫能、CCS/CCUS業務,大幅提高清潔能源生產供應能力和碳減排能力,2035年基本實現熱電氫對油氣業務的戰略接替,新能源業務產能與油氣三分天下。
2036-2050年,錨定
碳中和目標,繼續規模化發展地熱、清潔電力、氫能、CCS/CCUS等新能源新業務,2050年新能源業務產能達到半壁江山;清潔電力裝機躋身國內前十,成為國內氫能領軍企業, 引領化石能源清潔轉化利用產業規模發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中石油還表示,過去一年,中石油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
節能減排,努力實現綠色生產、節約生產,實現節地1120公頃。強化風險防控,不斷完善“三級防控”設施,確定“六大環境風險”,建立環境風險監測體系,不斷提高企業的環境風險防控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棲息地,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事件。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甲烷排放強度同比分別下降4.38%和8.9%,榮獲“中國低碳榜樣”和“2021年度碳中和典范企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