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
節能宣傳周定于6月13日至19日舉辦,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宣傳周期間,作為
碳普惠合作網絡首項研究成果,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數字
碳中和專項基金、綠普惠碳中和促進中心和碳中和國際研究院聯合發布《數字
化工具助力公眾綠色出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包括綠色出行與“雙碳行動”、數字化工具與公眾綠色出行、綠色出行場景與碳普惠創新模式探索、公眾綠色出行行為調研、結論與展望五個部分,梳理了國內外數字技術企業推動綠色低碳出行的案例,并通過回收7369份有效調研問卷,以騰訊地圖為案例,分析公眾對于綠色出行的認知與偏好,以及對數字技術和數字化工具助力綠色出行的觀點。
《報告》顯示,全國50.6%的受訪者在日常出行中會選擇包括地鐵、
公交在內的綠色出行方式。67%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響應城市綠色出行創建行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碳行動”,轉換高碳出行方式,選擇更加綠色低碳的公共
交通出行方式。47.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出于低碳環保的考慮,選擇綠色出行。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碳普惠平臺對其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具有激勵作用。
《報告》在“受訪者對導航地圖應用中希望有綠色出行激勵功能”調研中發現,將個人減碳量賦予一定的交易屬性對受訪者吸引力強。67.7%的受訪者認為地圖導航應用中新增個人減碳量可以用來交易,或兌換等值禮金、消費券等功能,更能吸引其選擇綠色出行,其中有68%的支持者為39歲及以下的年輕人,說明年輕人對碳普惠更有興趣。57%的受訪者認為,建立個人碳賬戶展示個人減碳量也能刺激其綠色出行意愿,48.9%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將個人減碳量捐贈給公益項目。碳普惠的激勵措施以及綠色出行得到朋友、社會認同,可以激勵用戶選擇綠色出行。
《報告》認為,數字技術有助于綠色出行的普及和城市“雙碳”目標的實現。數字技術和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已成為促進綠色出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綠色出行是碳普惠的重要場景,依靠數字技術打造的碳普惠平臺,對助力低碳生活實現數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引導公眾參與碳
減排、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實現城市“雙碳”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
《報告》對數字化工具助力公眾綠色出行給出了展望和建議。建議向公眾推廣和普及綠色出行數字平臺,應用“政府主導、
市場調節、各方參與,全民行動”的多元化碳普惠機制,打造更多趣味化的數字減排及記錄工具,擴大激勵范圍,提高激勵力度,激發居民綠色出行意愿,促進城市低碳化、綠色化的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推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