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債券
市場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產品創新、標準制定和市場規模方面都取得可喜進展。
截至2022年5月,銀行間市場共支持發行
碳中和債2442億元。如按募投金額與項目總投比例折算,促進
減排二氧化碳4203萬噸,節約標準煤1811萬噸,以專項產品精準引導資金流入低碳領域,激發企業借助金融產品促進綠色發展的動力。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我國2021年境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66%,余額達到1.13萬億元。其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行3135億元,余額3676億,累計滿足200多家企業綠色融資需求。
銀行間市場發揮創新動能,打造低碳轉型融資“新模式”,在開展綠色融資產品創新方面,蹄疾步穩。
交易商協會在普通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基礎上,創新賦能,于2021年2月創新推出碳中和債,專項用于清潔能源、綠色
交通等具有
碳減排效益的項目,資金直達綠色低碳領域。
2021年5月推出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將債券條款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掛鉤,不僅解決了傳統行業轉型過程中資金缺口
問題,也運用了產品中市場化約束機制推動企業穩步轉型。
銀行間市場豐富投資人群體,形成共推綠色發展“好氛圍”。注重綠色債券投資人培育,定期發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人公示、組織ESG(環境、社會、治理)相關培訓與研討、開展可持續金融調研活動,以多種方式持續提升投資人對綠色因素的關注度。
目前,綠色債券的投資人群體已覆蓋各類境內外投資機構。以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為例,投資人已涵蓋全國性商業銀行及
政策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及農村金融機構、證券基金類投資人、保險類金融機構等各類機構,同時,
香港金融管理局、東亞銀行等境外投資人也積極參與投資。從投資和發行兩端發力,形成共推綠色金融發展的氛圍,雙輪驅動綠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最后,銀行間市場完善綠色金融標準,筑牢綠色債券“純底色”。
作為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的主任單位,交易商協會積極組織全體成員單位制定《中國綠色債券原則》,將國內實踐與國際經驗進行了有機融合,統一國內綠色債券標準,實現與國際標準趨同,獲得了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等國際組織的認可,進一步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彰顯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決心。規范綠色債券評估
認證機構行為,把好綠色債券的“入口關”。從制度和標準建設上,確保綠色債券的純度。
據了解,交易商協會將持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精神,積極落實新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助力完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同時,持續擴大綠色債券規模,拓展綠色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推動綠色債券產品推陳出新,引導社會資金進一步向綠色發展匯集,共同促進綠色債券市場高標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