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大地,在經濟總量長期領先和人口數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水平和改善幅度也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23日,記者從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廣東率先開展
碳排放權交易、
碳普惠機制和碳捕集技術等試點示范工作,截至2021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和金額分別為1.997億噸和46.1億元,為建立全國統一碳
市場作出有益探索。
生態環境水平居全國前列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融入廣東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介紹,2021年廣東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4.3%,PM2.5平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率先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和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改善,原有9個劣V類國考斷面全部消劣,527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2021年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89.9%,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90.2%,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綠色逐漸成為廣東發展的鮮明底色。數據顯示,廣東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占國土面積比例達到20.13%,珠三角地區率先建成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森林覆蓋率提高至58.7%。
為保障來之不易的優良生態環境,廣東的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也在顯著增強。
2021年,廣東全省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能力達2947萬噸/日,污水管網長度達7.34萬公里,相比2018年分別增加41%、33%,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珠三角9市全部納入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850萬噸/年,與2017年相比翻番,基本滿足全省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需求。”魯修祿說。
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隨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廣東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步伐正在加快。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道聞表示,廣東首先是大力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建立了覆蓋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鏈長制”。
“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比如說推動海上風電實現跨越式發展,2021年全省新增海上風電裝機549萬千瓦、新增光伏裝機225萬千瓦;加快打造低碳
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累計建成電動汽車充電站4100座、公共充電樁17.3萬個。”
廣東綠色發展能否邁上新臺階,取決于產業綠色升級的速度。吳道聞介紹,接下來廣東將深入推進重點領域
節能降碳改造,積極培育低碳零碳負碳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
“同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攻關。緊緊圍繞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生態
碳匯、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綠色低碳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示范園區。”吳道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