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王石:碳中和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美好生活

2022-6-28 16:13 來源: 新浪財經

  第二屆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于2022年6月28至30日于線上舉行,本次峰會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新浪財經和中信出版集團聯合舉辦,峰會主題為“共促全球ESG發展,構建可持續未來”。

  萬科集團創始人、深石集團創始人王石在“中國企業提升ESG競爭力的創新實踐”環節發表主題演講。

  王石在演講中談到,建筑行業是排碳大戶,因此萬科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綠色可持續發展。

  王石介紹,從1999年開始,萬科率先探索住宅產業化,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后來國家推出綠色三星標準,萬科又是第一個響應。截至到去年底,萬科滿足綠色建筑標準的面積累計將近3億平方米,最近一年萬科開工項目的住宅產業化占比也超過了80%。

  “建筑本身的綠色低碳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建筑交付使用后的運行階段的碳排放范圍更廣、排放量更多。這部分碳排放占據每年全國碳排放總量的兩成以上。”他說。

  因此,王石表示,他目前正在深圳大梅沙,一個3平方公里的社區里,進行碳中和社區改造示范,目的就是探索一個在碳中和社區可持續運轉的模式。

  王石同時也談到,碳中和社區改造示范主要面臨四重挑戰:

  首先是建筑本身的挑戰,主要是解決建筑能耗問題。通過建筑改造,強化建筑保溫性能、提高暖通系統效率,就可以實現30%的節省,相當于每年3000萬度電。

  其次是能源技術的挑戰。關于未來的社區能源方式,除了要全面推廣成熟的光伏、風電,我帶領團隊也在持續探索海洋能、氫能、核能等能源技術、儲電、儲熱等儲能技術,以及直流、柔性等電網技術。我們看到很多技術在效率、成本、材料上還存在不少障礙需要持續解決。

  第三是運行與維護的挑戰。隨著時間推移,建筑的設備會老化,使用方式也會隨著用途、用戶的改變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建筑性能下降、能耗提高,用戶體驗和資產價值也會隨之下降。

  最后是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挑戰。讓更多人接受并實踐低碳的工作方式,一定要認識到,碳中和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美好生活。

  “通過大梅沙這個實驗區,我要讓人們感受到碳中和社區的美好,并愿意前往這里居住。我在大梅沙大力提倡運動健康,推廣登山、攀巖、賽艇等水上運動,讓人們在運動中享受自然的美好;我在大梅沙大力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護、垃圾分類與循環,讓人們在環境保護中體會自然的美好;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創新、教育和藝術活動,向社區開放,讓居民理解碳中和理念,共同構建低碳生活方式。”王石說道。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王石。很高興參加今年的“ESG全球領導者峰會”,與大家共同探討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今年是我連續第二年參加。如果說去年的峰會上我更多是一個低碳發展的“呼吁者”的話,那過去的一年,我的身份轉變為了一個“實踐者”。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過去的一年里,我這個碳中和的“實踐者”,做了哪些有趣的探索。

  【 “碳中和社區”的打造和探索】

  大家知道,建筑行業是排碳大戶。因此,萬科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綠色可持續發展,從1999年開始,萬科率先探索住宅產業化,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后來國家推出綠色三星標準,萬科又是第一個響應。截至到去年底,萬科滿足綠色建筑標準的面積累計將近3億平方米,最近一年萬科開工項目的住宅產業化占比也超過了80%。

  建筑本身的綠色低碳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建筑交付使用后的運行階段的碳排放范圍更廣、排放量更多。這部分碳排放占據每年全國碳排放總量的兩成以上。我目前正在深圳大梅沙,一個3平方公里的社區里,進行碳中和社區改造示范。目的就是探索一個在碳中和社區可持續運轉的模式。

  我們在社區的實踐是對社區進行整體的規劃與思考。目前我們看到主要面臨四重挑戰。

  首先是建筑本身的挑戰,主要是解決建筑能耗問題,這一點也是萬科的看家本領。大梅沙社區每年建筑能耗是1億度電,其中的老建筑、城中村還有不少提升空間。通過建筑改造,強化建筑保溫性能、提高暖通系統效率,就可以實現30%的節省,相當于每年3000萬度電。

  其次是能源技術的挑戰。主要是在社區之中充分運用本地綠色能源,減少使用電網的化石能源。我在示范工程已經運用了大面積光伏發電,組建了本地智慧微網,不僅將本地綠能比例提高到了85%,還可以平衡本地能源與電網,并具備未來能源調整的擴展性。關于未來的社區能源方式,除了要全面推廣成熟的光伏、風電,我帶領團隊也在持續探索海洋能、氫能、核能等能源技術、儲電、儲熱等儲能技術,以及直流、柔性等電網技術。我們看到很多技術在效率、成本、材料上還存在不少障礙需要持續解決。

  第三是運行與維護的挑戰。隨著時間推移,建筑的設備會老化,使用方式也會隨著用途、用戶的改變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建筑性能下降、能耗提高,用戶體驗和資產價值也會隨之下降。我在大梅沙項目中與萬物云聯手,運用萬科在物業管理和城市物業的優勢,不僅負責維護建筑和能源設備,對社區廢棄物進行有效的管理,還要根據用戶改變進行建筑的迭代升級。我組建的數字化團隊也開發社區數字平臺,監控能源消耗、監控碳排放數據,并支持建筑迭代升級的動作。

  最后是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挑戰。讓更多人接受并實踐低碳的工作方式,一定要認識到,碳中和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美好生活。通過大梅沙這個實驗區,我要讓人們感受到碳中和社區的美好,并愿意前往這里居住。我在大梅沙大力提倡運動健康,推廣登山、攀巖、賽艇等水上運動,讓人們在運動中享受自然的美好;我在大梅沙大力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護、垃圾分類與循環,讓人們在環境保護中體會自然的美好;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創新、教育和藝術活動,向社區開放,讓居民理解碳中和理念,共同構建低碳生活方式。

  目前,社區改造的第一個示范工程,大梅沙萬科中心改造已經啟動,預計今年10月份完工。綠電使用比例,從 18% 直接達到了 85%;碳排放則會降低93%。社區建設仍在繼續,在整體規劃之下不斷迭代前行。碳中和社區的建設需要長期的努力,更需要更多商業機構持續參與與投入。因此我在大梅沙構建的也不是一個烏托邦,而是可以商業化運作、復制的模式。

  【碳中和社區的國際視野】

  當然,打造碳中和社區不能夠“閉門造車”,從今年的5月份開始,我到美國和歐洲多國進行了一圈走訪,集中安排見低碳發展方面有經驗的人士、項目和企業,很多是老友相見,故地重游。我發現,帶著碳中和的視角進行交流,給我帶來了全新的啟示與收獲。

  我舉一個例子,就是位于德國柏林的歐瑞府零碳科技園。我此前來過兩次,這次是第三次來訪,反而這次的體會最深、收獲最大。為什么?

  前兩次來參觀,都是從萬科的、城市更新的視角來看。當時已經了解到,這個項目是基于百年前的煤氣廠改建而成的一個產業園區。單從園區設計和建筑角度看,是一個不錯的城市更新項目。這一次再來參觀,我帶上了碳中和的視角。而這一次負責介紹項目的,也不再僅僅是開發商,而是一家負責園區能源系統建設的歐洲公司。

  這次,我了解到了這個項目的內涵,不僅是城市更新,更是一個完整的能源轉型案例。從10年前,這個項目就已經規劃了零碳能源站、儲能設施、高能效建筑,加上智能微電網和智慧運維系統等技術手段,讓園區足以實現零碳。

  項目建設的方式摒棄傳統的一次性投資改造的做法,而是在一個頂層規劃的指引之下,持續迭代的建設方式。舉個例子,園區內當年的煤氣儲罐仍然矗立,從一開始就計劃被改造成為一個儲熱罐。經過長達10年的改造,這個儲熱罐仍然沒有完工,但并不妨礙歐瑞府的碳排放持續減少、產業蓬勃發展。更有趣的是,這個持續迭代的過程,反而吸引了大量創新團隊貢獻智慧。目前這個園區有150家創新型企業,近3500人入駐,甚至“一房難求”。

  在明確的轉型規劃之下,園區的產業導入也都完全圍繞零碳主題開展。優秀的運營策略、品牌營銷,讓歐瑞府成為了德國能源轉型的創意靈感的象征,也成為了一個可以獨立運作的商業項目。

  碳中和為審視一個社區項目發展,提供了更完整的視角。由表及里,從規劃到落地,從商業到環境,從建筑到能源,都完整的串聯到了一起。有趣的是,歐瑞府的技術合作方,也正是我在大梅沙萬科中心改造項目的合作伙伴。我所構建的團隊和示范項目,從一開始就秉承著完整的碳中和社區理念,相信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們走的更遠。

  今年年底,第27屆聯合國氣候對應大會,也就是COP27,將會在埃及舉行,這將是我從2009年以來連續第13年參加COP大會。13年里,我在現場參與或見證了世界各國對于綠色發展的努力,以及我們中國企業在其中的貢獻。今年萬科公益基金將繼續主辦中國企業館,我也將一如既往的帶領中國企業家,帶著中國的案例前往參會。我所打造的碳中和社區,也將會作為重要案例在COP 27上進行展示。期待各位的參與,也期待屆時更為詳細地和大家分享我和碳中和的故事。

  謝謝。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