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30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明確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無權在州層面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也不得要求發電廠放棄化石燃料轉用可再生能源。這對于拜登政府實現其
減排承諾,即到2030年,美國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無疑增加了難度。事實上,美國對于控制減少由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一直在嘗試建立聯邦層面自上而下的強制性減排機制,但在立法層面卻一直沒能實現對行業監管的立法。相較于美國減排市場機制發展,歐盟
碳市場的發展最早實現了自上而下的強制性減排立法,納入的控排行業也從
電力逐步發展到工業及
航空業。從而實現了歐盟碳市場的良性發展。
碳市場做為一種金融手段,從籌資能力來看,歐盟自2009年以來利用碳市場籌集到了約807億美元,用于能效提升、鼓勵清潔能源利用、開發工業降碳技術等。盡管現行的美國幾個碳市場只是區域性交易市場,但從加利福尼亞碳市場發展來看,其自2013年以來也籌集到了142億美元。由此可見,從立法層面建全碳市場監管也是實現
節能減排良性發展的基礎。
回顧我國的碳市場發展歷程,其立法始于地方碳市場建設之初,由地方政府建立
碳交易管理辦法,或由地方人大形成決定草案。2021年,我國建立了全國碳交易市場后,首先將火力發電行業納入全國
碳排放配額體系。但管理碳市場的主要文件仍為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12月以部門規章形式發布的《碳
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及生態環境部于2021年3月30日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這也意味著在全國人大通過相應的立法前,對于企業來說,違反碳排放配額管理條例的經濟與法律成本較低的。
二、哪些企業需要披露碳排放信息?
碳排放管理體系是國家-行業-企業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從配額分配到核算、信息公示均需要建立建全相關的
政策法規機制。透明公開的企業碳排放的信息發布機制也是實現
MRV的基礎。2021年5月24日,我國公布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明確到2025年,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基本形成,企業依法按時、如實披露環境信息。且進度安排如下,2021年,印發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2022年,完成上市公司、發債企業信息披露有關文件格式修訂;2023年,開展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評估。
哪些企業需要公開公示其企業排放信息呢,具體又有哪些需要公開的信息呢?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相繼發布了《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其中規定了,自2022年2月8日起,將重點排污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納入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名單。同時,規定上市公司、發債企業應當連續三年納入依法披露名單。
在《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中,要求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披露碳排放相關信息包括:年度碳實際排放量及上一年度實際排放量;配額清繳情況;依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標準或技術規范,披露排放設施、核算方法等信息。
另外,也要求企業相關投融資的生態環保信息依法進行公示,包括:
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存托憑證、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資產證券化、銀行貸款等形式進行融資的,應當披露融資形式、金額、投向等信息,以及融資所投項目的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
發債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存托憑證、可交換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資產證券化、銀行貸款等形式進行融資的,應當披露融資形式、金額、投向等信息,以及融資所投項目的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
從以上的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重點排污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是強制性披露主體。根據2021年生態環境部對于《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的要求,按照《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確定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確定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生態環境部負責對全國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進行統一監督管理,建立、運行全國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信息平臺。省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指導本行政區域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制定和發布工作。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的制定、管理及發布。
相較于2017年簡單的將有事實排污且屬于廢氣污染重點監管行業的所有大中型發電、
鋼鐵、
水泥、
有色等企業納入重點排污單位相比,對于重點排污單位進行了相應的量化、細化處理,包括對大氣、水環境及土壤的不同污染。因此,一家排污企業可能同時屬于不同類別的重點排污單位或重點環境風險管控單位。
按照我國2016年公布的《清潔生產審核辦法》,(1)對于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或者雖未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但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2)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3)超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構成高耗能的,均要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審核的主管部門也按不同內容由環保及節能主管部門負責。對于公布的主要信息包括:企業名稱、法人代表、企業所在地址、主要能源品種及消耗量、單位產值能耗、單位產品能耗、超過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情況。
三、減污降碳法規標準將進一定完善
雖然二氧化碳排放并不屬于常規的大氣污染物,但是其與大部分的污染物均來自與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將碳排放的公示要求納入對重點排污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以及開展氣候金融的上市公司的公示要求中,也是實現減污降碳同增效的必然之路。
2022年,6月13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多部門聯合發布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基于環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進一步明確從區域、城市到產業園,從技術到政策的協同創新,完善法規標準,實現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