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一場聚焦公共機構
節能與能源托管領域的思想盛宴——2025全國公共機構節能與能源托管發展高峰
論壇,在湖北武漢圓滿落下帷幕。本次論壇由新華國智研究院、國際綠色經濟協會、湖北節能協會、綠冷高科控股集團攜手主辦,匯聚了來自相關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及學術界的眾多專家與領導,共同就推動公共機構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低碳經濟已成為各國發展的重要方向。公共機構作為能源消耗的大戶,其綠色轉型對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2020年全國公共機構約158.6萬家,消耗1.64億噸標準煤,用水總量106.97億立方米,單位建筑面積能耗 18.48 千克標準煤/平方米,排放約4億噸二氧化碳,占我國總體
碳排放的4%左右。在此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節能
減排和綠色發展,將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視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
工信部相關專家指出,智能化、數字化手段在能源管理中的應用將成為公共機構節能降耗的新趨勢。通過技術創新和智能化管理,公共機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為全社會樹立綠色發展的典范。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公共機構節能不僅是應對環境
問題的必要舉措,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環境部相關專家表示。他還呼吁加強
政策引導和
市場機制建設,促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長效發展。
國家節能中心專家分享了國內公共機構節能的成功案例,并指出節能技術創新與模式推廣在能源托管中的重要性。他建議建立健全節能標準體系,提升公共機構能效管理水平,為節能降耗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省
浙江總商會書記蔣紅雨從企業視角出發,強調了企業在參與公共機構節能項目中的重要作用。他呼吁更多社會資本關注并投資于這一領域,共同推動綠色發展進程。
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副會長、國際注冊能源審計師蘇靜表示,作為節能技術的創新者與實踐者,綠冷高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為公共機構提供更加高效、環保的能源解決方案,助力實現綠色轉型。
另據蘇靜介紹,在快速拓展節能環保制冷劑市場的同時,綠冷高科還積極進軍綠色智能裝備領域。目前,綠冷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在湖北大冶啟動建設,主體結構已經封頂,生產線設備也將很快鋪設調試。依托第五代納米節能環保制冷劑,將生產節能環保精密空調設備,專供于國內主要通信運營商的機房、通信基站用途,以替代傳統機房基站空調。
新華國智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世祥表示,公共機構節能與能源托管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之一。他呼吁構建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共同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地方政府部門及湖北省節能協會等相關部門領導也分別就湖北省公共機構節能的現狀、挑戰及政策舉措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他們強調政府、企業和社會應形成合力,加速推進節能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共同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論壇上,湖北綠冷高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清輝詳細介紹了綠冷高科在節能制冷技術方面的創新與應用。作為一家專注于節能制冷機研發、生產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綠冷高科通過智能化改造和技術創新,有效提升了公共建筑空調制冷設備的能效比,在湖北大冶市整市276家公共機構能源托管,實現了30%的綜合節能效果,為公共機構節能與能源托管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論壇上,綠冷高科控股集團首席科學家劉秋新發布了綠色制冷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第五代納米型節能環保制冷劑產品。這一創新產品以其卓越的環保性能和節能效果贏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被視為公共機構節能領域的一大突破。據介紹,該制冷劑產品將廣泛應用于通信機房、基站等場所,為綠色智能裝備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他說:“一旦投入使用,減碳效果將是驚人的。”據了解,通信機房、基站保持恒溫恒濕,比如一臺20匹的精密空調,每小時耗電量約為14.68度,使用綠色智能空調,每小時僅耗電11.01度。一年下來,可節約用電32000度,減少碳排放約30噸,相當于種了20棵3米高的成年樹。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公共機構節能與能源托管領域搭建了一個高端對話與合作平臺,也為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技術創新與合作交流,共同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取得更大突破,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